Logo
今天是: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文墨之家
兰州的传统工艺品“刻葫芦”
2007/11/22 17:12:32

      刻葫芦是兰州特有的一种工艺品,是葫芦雕刻中的工艺形式之一。艺人们用精湛的技艺把图案刻在葫芦上,别出心裁,别具风格。刻针不带颜色,凡远近、明暗、浓淡等效果,都以清晰的单线条体现,“不借色彩渲染,其手法有如中国画的白描,有的还在葫芦上自刻书法或仿刻历代名家书法,很有笔墨趣味。基本表现手法是刻,内容多描绘山水和历史故事。其艺术价值并不比木雕和玉雕逊色,堪称工艺美术宝库中摧璨夺目的明珠。

      兰州刻葫芦所用的“葫芦”是兰州特产的鸡蛋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呈土黄,形状大小象鸡蛋,故称鸡蛋葫芦。不过一般以圆形的居多,椭圆形的较少。据原兰州市文化局干部徐慧夫考察,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光绪年间。传说当时有个姓王的裁缝(有人考察叫王鸿平),经常在鸡蛋葫芦上镌刻花草,供自己欣赏。算是兰州刻葫芦的始祖。到民国初年,有几个别出心裁,在鸡蛋葫芦上刻以刀马人物与风景名胜,作为儿童玩具售诸市场,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20年,兰州有一名秀才叫李文斋,擅长书画,诗文俱佳,但生性孤傲,不事权贵,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糊口,李文斋以雕刻葫芦为生。及至张广建督甘时期(公元1914至1921年),一来由于张广建的提倡,二来由于艺人李文斋创造性的劳动,刻葫芦一举由民间跃入上层社会,成为官僚士绅互相馈赠的艺术珍品。李文斋的葫芦作品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绝技”,驰名中外。

      刻葫芦艺人多在府城隍庙两廊设摊雕刻,历尽坎坷。四十年代又有两位针划葫芦艺人,马耀良(回族)和阮光宇崛起,他们均有深厚扎实的书画功底,人物、山水、花鸟、鱼兽无一不能,在继承传统的针划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式上有四圈子、扇面子等格局,使兰州针划葫芦工艺进一步完美。阮光宇、王德山、王云山等老艺人的技艺精湛,雕刻出了许多精致的工艺葫芦,行销国内外。上世纪80年代,阮光宇之子阮文辉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又有创新。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方法,将中国画的勾勒、渲染、皴擦等手法用在刻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阮文辉的《东坡赤壁夜游图》,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图中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无不神情生动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娟秀工整,令人称道。这件作品和阮文辉的《儿童游戏图》、《唐诗204首》、《敦煌飞天》等4套6件微雕葫芦作品,被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他也被称为工艺美术大师。

      雕刻葫芦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雕刻”。画面刻好后,再在葫芦上下饰以环形卐字图案,最后配上化学或银质的底座,作品便告完成。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