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仓颉庙与墓
南乐仓颉祠
2008/1/11 22:29:41


      每个汉字的创造其实都充满了诗意的想像。

      大约五千年前,在中原这片丰沃的土地上,先人以充满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日月和星辰、森林和河流、百兽和群鸟,冥思苦想,试图用符号把它们一一表达,构成另一个世界。

   我们的祖先无疑找到了绝妙的表达方式,他们所创造的汉字,成为世界上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
 
      在仓颉传播过文字的地方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文字鼻祖。

      濮阳市南乐县青石围砌、长满衰草的仓颉陵前,《南乐县志》总编史国强告诉记者,相传仓颉造字成功之时,“天雨粟,鬼夜哭”,那是一个令天地震惊的时刻。有了文字,历史挣脱了时间的桎梏;有了文字,心灵的种种感悟得以凝固下来;有了文字,就有了开启自然与智慧之灵的钥匙,所谓“造化不能藏其秘”、“灵怪不能遁其形”。一切都会因神秘的文字而彰显,一切都可因文字的创造而“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998年,著名作家王蒙在成立已七十余年的纽约华美协进会上讲演,有听众问:“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国?”王蒙戏答曰:“第一,我们都爱汉字汉诗,第二,我们都爱中餐。” 

      仔细品味,此话虽是戏言,却也是至理。
 
       独特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而汉字则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偏僻的南乐县吴村仓颉陵旁,有一处规模宏大的仓颉庙,是历代祭祀这位“造字圣人”的所在,庙成1800多年来,虽然也曾历经劫难,但那份怀念和尊崇深远绵长,无法断绝。

      仓颉陵遗址上建有仓颉陵墓和仓颉庙,还有藏甲楼、故宅井及部分石刻、碑刻。目前主要修复的建筑有万古一人殿、仰圣门、碑亭、朝天门、六书殿、字圣坊、造书台、碑林。 

       —南乐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边沿,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三镇九乡,322个行政村,人口48万,耕地58万亩,镜内地势坦荡,土地肥美,河流密布,物产极为丰富,总面积624平方公里。

        南乐初为黄帝之子昌意封地,后为颛顼高阳氏的畿辅地,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此地为冀兖二州域,商殷时为京畿地,西周属卫,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赵国,秦属东郡,西汉设乐昌县,西晋改昌乐属魏郡,五代梁贞明二年改昌乐为南乐至今。历史上这里也多是州郡的边缘地带,但是虽属偏僻壤,却被称为“秀杰之区、人文萃焉、贤哲递兴、代不乏人”,有“多君子之国”的盛誉。

      南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保存在地下地上的遗迹、遗物非常丰富,目前有实物可凭的南乐历史可上溯到六千年前,仓颉陵古文化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西北300米处,面积26000平方米,遗址上座北朝南建有仓颉的陵墓和庙宇,1966年7月“文革”期间,仓颉庙被彻底砸毁,仓颉陵被挖掘,地下文化层被翻出,土质呈褐色,并出土红、黑、灰各种陶片及石器残件,初步认为是处古文化遗址。1999年9月15日至27日,受省文物局委托,濮阳市文管所和南乐县文物工作者在仓颉陵墓北侧10米处,开挖了3米×7米的探沟,经试掘实际接触文化层仅6平方米,但出土的文物却十分丰富,主要有:红顶钵、彩陶钵、石凿、石铲、骨笄、骨锥、蚌器、烧土块、炭化粟粒和大量夹砂褐陶、灰陶、黑陶等。文化层距地表深度为3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4.6米,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分析,最下层为仰韶文化层,其次为龙山文化层,上层为商周时期的堆积,正式确定为远古先民村落遗址。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乐仓颉祠.1.jpg南乐仓颉祠.2.jpg

      遗址上的仓颉庙,据庙内元朝延佑年间残碑及史籍文献记载,仓颉庙原称仓颉祠,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随着日月轮回、年代更替、兵灾火患、时毁时修,唐朝时大兴土木重建仓祠,逐步形成规模并改仓颉祠为仓颉庙,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兵火连年,仓颉庙虽然在兵火中屡遭创伤,但基本上保存了下来,并于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得到维修。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9月,宋代名臣寇准拜谒仓颉庙,挥笔题下“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的千古名句。明朝天启年间,仓颉陵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和扩建,当时朝廷六部中的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都参与了仓颉陵庙的建设。成为仓颉庙又一鼎盛时期,“文革”前这里主要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和石刻,仓庙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石望柱、头门、二门、拜殿、正殿、寝楼及大量碑刻等,陵前有石翁人仲、石牌坊、石狮等,整座陵庙布局严谨,松柏参天气势恢宏。可悲的是这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和大量的石刻在文革中被彻底砸烂,铸成了不可弥补的千古遗怨。

     朝天门,即仓颉庙的头门,门上匾额为宋代著名书法大家朱熹所书,在朝天门匾额的两侧,原还有两幅牌匾,上书“文宗”、“字祖”为清康熙年间曲阜贡生孔尚义所题,当时他是南乐的县丞,他的哥哥孔尚任是著名文字家,名著《桃花扇》的作者。仰圣门,是仓颉庙的二门,也称重门,因跨过此门后就可瞻仰到造字圣人仓颉,故取名仰圣门。“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这两根承托的石柱,雕刻十分精美,它刻于明崇祯四年八月(公元1631年),为当时大名府生员,广晋后学王启聪镌石,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汝南傅振商题,石柱另外三面雕刻的葵菊、莲花、鱼龙变化、二龙戏珠、二龙戏莲等图案,刀法娴熟,花朵突出逼真,这些图案代表有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含义。该石柱除有重要考古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明代末期的石雕艺术中堪称佳品。
    补修仓陵祭田亩数碑,刻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上面记载了明朝兵部尚书王越,曾经记载的仓颉陵庙的四至面积,是一块非常有考古价值的碑刻。此碑刻于清光绪年间,记载了南乐人士重修仓颉墓石坊的经过和记事。
    万古一人殿是仓庙的主体建筑,是主祭仓颉的地方,殿内供奉仓颉全身坐像,浓眉四目,方面长须,冠冕垂旒,俨然帝王一般。
    仓颉相传为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上古无文字,以结绳记事,仓颉生有睿德,四目灵光,他观鸟兽行迹,山川体势及万物生长形态创造了文字,后世尊为字圣,斯文鼻祖。
    关于仓颉较早记载是战国时期的文献《荀子?解蔽篇》尔后历代皆有记述,明?杨廷和《重建庙学记》记载:“夫为仓颉之学者、天下古今之所同、非南乐人之所得也。明《南乐县志》记载:“史皇氏仓帝,名颉,有睿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居阳武而葬利乡”。还有明?李岳《重修古史官仓颉庙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清?赵钟麟《乐昌书院碑记》、清?魏匡《建起风亭记》以及《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都记述了南乐是字圣仓颉的故里。著名考古学大师徐旭生先生在他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如果仓颉实有其人,他应当是颛顼部落某个氏族酋长”。按颛顼活动的中心地域在濮阳,南乐与濮阳近在咫尺,可以认定,仓颉部族就生活在濮阳南乐一带。传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仓颉出生在吴村北繁水河岸一棵大树下,因生就二目重瞳,故有仓颉四目之说。后来,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便为吴村仓颉庙庙会并一直延续至今。
     六书殿是取中国文字创造方法有六种之意,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相传仓颉当时创造文字就放在六书殿中。

      王启聪施银碑,记载了明天启年间修建仓陵仓庙时王启聪及部分人士为仓庙捐资情况,并作诗两首刻于石上“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字代结绳万古奇、崇文重道许谁齐,向使当年无夫子,而今尤是混沌时”。

     “上古遗像”碑系明弘治七年刻石,正中刻画仓颉,王冠垂旒,正襟危坐,方面长须、四目灵光,且笑容可掬。两旁有二侍者,一老一少,双手捧圭,画像下方为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越撰写的碑文,碑文刻记“按郡志邑乘、吾魏郡之南乐宝其阙里也”、“吴楼村帝仙庄焉”以及仓颉陵庙所处的地方四至。碑文还记载明成化初年,仓颉庙已经颇具规模。为了使仓颉的形象不至磨灭,王越等人把得到的仓颉“上古遗像”刻在了这块石碑上,以让后世瞻仰。由于字面剥蚀严重,至使资料不整,所谓“上古遗像”不知出于何处,碑阴为施银碑和奉诏重修碑记等。

      藏甲楼与文庙寺院中的藏经楼意思相近,曾一度取名奎星阁,俗称后楼,中华民国十一年春,大军阀孙殿英任大名镇守使,附庸风雅题书“藏甲楼”三字,高高悬于正面檐下。

      大方碑是仓颉庙内唯一未动其来位置的石刻,保存基本完整,右方碑正面阳书“三教之祖”,四个斗大楷字,右上角阴刻“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洹水李李养正题”,碑阴镌刻大名府州县乡绅出银碑记和阖郡邑捐银碑记,记载了明天启年间以大名府知府向胤贤为首的本府各县县令为修仓颉庙捐献的银两数额,可鄙的是这些地方要员都没有如数交纳银两,却立碑记事,以求广传其功德,当时主持立碑的南乐县令叶廷秀著名的“叶青天”,他命人将大名知府向胤贤捐银十两后加上未给二字,其他十几个县令捐银五两,后加只给一两。碑文暴露了封建时代的官僚缙绅们的伪君子面目,成了他的卑劣行径的见证。方碑外侧镌刻仓颉庙周围各界人士捐银记,内侧刻“重修史皇仓夫子文庙重门记”,系当时吏部尚书崔景荣撰文,工部尚书李从心书,御史梁天奇篆。记述了修建二门的经过,并对仓颉其人大加颂扬。

      左碑斗大楷书阳刻“万圣之宗”四字,右上方阴刻,太子 少保工部尚书崇李从心题,碑阴刻崇祯八年官府通知,禁止人们在庙内砍伐树木、拴系骡马、违者重究不贷,这一通知是后来官方刮掉了原来部分捐银记录而刻上去的。碑内侧刻“重修史皇圣祖仓帝文庙正殿寝阁碑记”,碑的外侧记载了明英宗时,皇帝感梦下旨求访仓夫子庙,南乐知县张清不敬仓颉,隐匿不报,但又怕圣上怪罪下来,便草草建庙三间,以少牢祭祀,违背 应以太牢祭祀的室制,不久张清举家回家祭祖,在河中翻船葬身鱼腹。

   这两通大方碑是研究仓颉陵庙沿革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有关诸人官秩事迹的史料。

    故宅井,相传为仓颉故宅中的饮水用井,后人修建成现在形式,考证青砖,约为明代所制。

    仓颉陵墓原为土筑,高6米、直径10米的圆形大土冢。始建年代不祥,早于仓颉庙。1994年仓颉陵得到维修,陵前重建了汉白玉石坊、石望柱等。同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到南乐视察,亲笔为仓颉墓碑题写了“仓颉陵”。

    仓颉陵庙是豫北地区著名的名胜古迹,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安葬着伟大的中华文明先驱—仓颉,如今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真诚地系念自己的文化始祖,寻觅悠远绵长的中华文明源头,纷纷来到仓颉陵庙拜祭字圣仓颉,特别是在仓颉庙会期间,数以万计的人们利用不同方式来到陵庙前表达自己对仓颉的敬仰之情。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