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4月21日 星期天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文墨之家
文房四宝
2007/11/23 10:12:51

                        笔       b001.jpg                             墨b002.jpg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笔、墨、纸、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书写汉字与创作国画的必备工具。文人雅士于书房中挥毫泼墨,这四样东西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宝物。在南北朝时,它们便有了“文房四宝”之称。文房四宝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书写与绘画工具,也是一种备受文人喜爱和珍藏的传统艺术品。在中国艺术品收藏中,古代的文房四宝也已成为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

      文房四宝在当代家居装饰中,也以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并作为家庭艺术消费的品种,用以营造家居的文化氛围,提升自家的文化品位。

      独具风采的毛笔

      在世界笔林中,中国的毛笔可谓独具风采,别无二者。毛笔源于何时,目前尚无考证,但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湖北省随州市的曾侯乙墓中,考古人员就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这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也出土了战国笔。汉代的毛笔笔头除了用兔毛外,还用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可谓硬毫软毫兼用。笔管的质材与装饰也丰富多彩起来。汉代以后,由于书画艺术的发展,对于毛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唐代时,安徽的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到元代,大量笔工南流,浙江的湖州一带制作的“湖笔”取得了统治地位。湖笔以山羊毛,黄鼠狼毛为原料,称为“羊毫”与“狼毫”。随着书画艺术的繁荣,明清的制笔业进入了鼎盛期;“御用笔”与官用笔十分精美,民间用笔装饰也极其讲究,笔管的质材除竹以外,还有玉、雕漆、象牙、瓷,珐琅等。这种豪华精美的毛笔艺术品,在近年来艺术品拍卖会上就可以看到。

      古代毛笔的收藏是一门学问。可以收集历代名匠的作品,也可以收集不同品种的毛笔,还可以收集不同流派(如湖笔、湘笔)的毛笔。不过,毛笔的收藏更要精心,收藏时要洗净晾干,以双层盒珍藏,防潮、防虫、防撞(尤其是玉质和瓷质杆)。

      香飘不绝的墨锭

      墨在文房四宝中名列第二。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由于墨的神奇作用,传世几百年其墨迹依然保存如初。因而自古文人十分珍爱名墨,甚至打了个比喻,说是“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

      墨的发明要晚于制笔。在魏晋之前,人们使用石墨,其后则以松烟取代。到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南唐的李廷,北宋的潘谷,元代的吴国良,明代的程君房、方于鲁,清代的曹素功等,都是制墨大家。

      中国古代书画家用墨十分讲究。墨分“油烟墨”(以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和“松烟墨”(以松枝烧烟加工制成)两类;前者色泽黑亮、有光泽,后者色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采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画才偶然使用松烟墨。

      制墨工序复杂,从制成烟料到最后成形为墨锭,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压模等许多环节。墨锭的造型丰富多彩,有方、长方、圆、椭圆、多角、不规则形等。墨锭的表面还要进行装饰。因而,墨除书画实用功能外,还是一件可供玩赏的艺术品。

      古墨在当今拍卖会上已是藏家追宠的藏品。尤其是“御用墨”更是拍出几十万元的高价。

      当然,除了珍藏用的古墨外,许多精美的当代商用墨也可供收藏之用。

      浓淡相宜的纸张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就是造纸。据西汉墓考古研究,中国早期古纸排列顺序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均早于历史记载造纸的蔡伦所生活的东汉。蔡伦所造的纸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改进,纸的质量与产量大为提高。唐代的造纸更为发达,出现了宣州的宣纸、临川的薄滑纸、扬州的六合笺、广州的竹笺等上品纸张。

      宣纸自唐问世,绵延至今,成为传统字画最基本的用纸。宣纸以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为特色,经久不坏,并长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极尽变化之能。宣纸中最名贵的当属玉板宣,吸墨性尤强,质地优异。因其有极强的吸墨性,故运笔稍慢就会形成墨团。对此,有些厂家加以改良,采用加胶矾或加浆等方法以减少宣纸的吸墨性,利于一般书画爱好者书写。

      风情万种的砚台

      砚大约起源于殷商初期。古代祖先起初用笔直接蘸石墨写字,觉得不方便,便想到先在石玉、砖、铜、铁等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再蘸写。于是逐渐成型,石砚、陶砚、砖砚、铜砚、玉砚、木砚之类便应运而生。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以石砚为主的用砚传统。

      砚之用是研墨,当然要细腻滋润,容易发墨,与墨锭配合,研出的墨汁又细又纯。

      经过长期的实用比较,淘洗出两种名砚,为用砚爱砚者所追捧。这就是端砚和歙砚。

         端砚是砚中上品,产于广东高要城斧柯山,此地唐时属端州,因而得名。端砚最大优点是下墨、发墨、不损笔亳。端砚适于细润停水,写小字。

      歙砚与端砚齐名,产于古歙州(今安徽婺源县),因而得名。歙砚的特性也如同端砚,但歙砚重于发墨,写大字。

      砚的养护很讲究。由于砚需要滋润,每日要换清水贮砚池,古人叫“养研”。而用砚时则需将所贮水倒掉换上清水,不能偷懒。砚石用毕必须用丝瓜穰之类将砚池洗尽。用墨锭研完墨后要取出,不要泡在墨水中,以免墨锭与石砚粘结,损坏砚池。

      如果有幸得到一方古砚,则要十分爱护。它不仅富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还有收藏投资价值。从这几年拍卖会的成交价看,一方古代名砚价格高达数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之巨。作为观赏的艺术品,为其配砚盒必不可少。古人说“砚无床,不称王”,就是这个意思。一方古名砚配上精致的紫檀木、红木之类合身的砚盒,置于书房文案之上,与其他文房用具相互辉映,可以彰显主人的儒雅之气。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