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7月27日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文墨之家
“汉字”≠“中国字”(一)
2008/1/5 15:15:06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本身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统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国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特有名片(身份证),受世人公认,那么,什么是中国字,笔者认为:所谓“中国字”是指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最有特色和魅力的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文字。他是中华民族一万年来一种魅力无穷的文明浓缩,是中华民族生演繁袭发展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一种独特的密码,是中华民族文明族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永葆青春之根及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中国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国文化。他的每一个中国字几乎就是一个实物的摹写,一幅生活的缩影。在中华民族一万年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中国字是其承载者、传播者、见证者、昭示者。但是“中国字”并不等于“汉字”,所谓“汉字”只是指对大汉民族的一种语言和文字,那么,中国既然有中国画,笔者认为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那就一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种字就是“中国字”、这种语言就是“中国语”而不是所谓的汉字、汉语。这种文字和语言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最卓绝而无与伦比之伟大贡献。

      (一)、从“书画同源”的角度看:古今论道“书画同源”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源”就是事物的根由、来路。书画同源也就是说书画的根由、来路是相同的。老舍先生说:中国画与中国字是同胞兄弟。这里讲的“同胞兄弟”,就是说“书画同源”。唐朝著名书画鉴赏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正因为书画同源,独特的“中国字”便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而且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其它艺术。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许多陶器上,都发现了刻画和涂写符号。在夏代文化遗址的的陶片上也发现了不少记事图样,从商周甲骨文和金文看,最初的文字大都是象形字,每个字本身就像一幅图画。可见文字与图画最初是不分的。写字在古代的正确称谓为“书”。文字的诞生,的确是从描摹自然物象而来,证明仓颉画其自然物象而造字的传说是有根据的。造字之法中,象形、指事、形声等都与物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书法艺术与物象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故,古人有“书画异名而同体”之说。在我国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书画同源的问题的人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张彦远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文字)、画的区分来自目的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中的象形,即是画的意思,由此可知书与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他认为到后世画与文字分离,画的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画的形象作用超过了用文字书写的记传与赋颂。张彦远的论述反映了早期对于书画同源的认识。有“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说法。郑樵说:“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凡象形者,皆可画也,不可画则无其书矣。”然而大多数人对“书画同源”一词的理解都来自于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在题《枯木竹石图》:一首诗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那么“书画同源”这个“源”又是什么?这个“源”又在什么地方呢?恐怕真正深究的人却并不多。纵观中国的书和画史,中国的字与画的关系,与中国的政治一样,也大致经历了一体--分存--融合的过程。中国字与画的关系也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画与中国字从始前到秦小篆成熟这个时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绘画、符号、中国字相互照应,有时还可以相互替代,书画在原始先民草创之初本无区别;第二阶段到了汉代隶书的形成,以后楷书、行书、草书相继出现,标致着中国字的书写真正走向独立,真正成为一门纯抽象的纯艺术,并且成为中国艺术的先行者,从此这个中国特有的、具有中国意味的线条,成为中国造型艺术的灵魂,对中国绘画施以主导性影响与渗透;第三阶段是中国宋元明清文人画的产生与兴起,文学、中国字与绘画走向大融合。在中国历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字和“画”字的楷书繁体字形“書”和“畵”也很相近,在甲骨文里,这两个字的上半部分都是手执刷子的形象。但是在中国,从甲骨文所代表的殷商古文字来看,表示文字符号的线条已脱离了图画的形式,而有了一定的字形结构,即用一定的线条组合来表示一些特定的符号,如手、足、人、目、鞭子、斧斤工具等。从中国字与中国画的渊源和发展特征上看,字与画是同体、同渊的关系。对于文字起源的研究始于周代。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保存有大量图画文字,这些字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和广泛表现范围。汉末魏初的曹植在《画赞序》中也说过意思相同的话:“盖画者,鸟书之流也。”?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