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文墨之家
继承传统-----笔墨紧随时代
2008/1/10 11:42:59


      纵观我国美术发展史,博大精深,得天独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墓帛华到晋、唐、宋、元、明、清至近现代时期的各种时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油画、雕塑、设计、木刻版画、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等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它是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对亚洲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是我国民族传统中的文化瑰宝。在我国绘画史上,历代画家们各造其极,情有独钟,自有所寄,或以人物、或以山水、花鸟画名世。唐代顾闳中画人物,宋代易元吉画猴,元代王冕画梅,明代徐渭画葡萄,清代任伯年画人物,吴昌硕画梅,郑板桥画竹;现代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李可染画牛,张书旂画彩鸽,潘天寿画松石,都是身怀绝技,名播海外的中国画大师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国画家,在人物方面将徐悲鸿艺术思想发扬光大的当首推蒋兆和,之后百花齐放,大家辈出,如方增先、程十发、杨之光、王之武、关山有、颜梅华等等,回顾我国古今水墨演变(中国画也称水墨画)道路曲折,迹象鲜明,实乃令人欣慰,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墨画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色彩的后退,可以说是走了个极端。因为在唐宋以前,色彩在绘画中一直居于首要位置,当时色彩已发展到几十种,而传统水墨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说水墨发展是以排除色彩的前提、以抑制色彩的进展为代价,唐宋之后的演变而导致出元、明、清七百年独尊水墨为上的格局。使我国传统绘画在色彩和造型两方而都未能达到充分发挥,也就决定了在新世纪再次变革的根由。十九世纪的虚古、任伯年的艺术具有开启未来的意义,吴昌硕对虚古赞誉“一拳打存古来今”是上世纪文人水墨画中具有再认识价值的一位,是传统水墨画走向现代形态的先驱,之后的吴昌硕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创了“以复古为革新”的道路,而成为“金石派”的一代宗师,之后有岭南画派的开创者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及上世纪的十大中国画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吴冠中、石鲁他们都是在前人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绘画开创出新,将中国画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古唯今用”、“洋为中用”是毛主席指给了我们的正确从艺之路,而现今有的还不算渐长的画家,盲目崇洋的愚昧思想显得日渐肤浅,继而有利用“艺术”这两个字进行玩艺术的人,宣传洋人之长,道本国之短,鄙视守旧,认为洋人什么都好,甚至好的不得了,这种思想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盛行一时,待风停雨后已是风烛残年,过眼云烟了。试问:“这样的艺术能搞吗?”中国绘画艺术有着几千年的浩然光辉历史,岂是你一日、一人、一派能否定乱扬的天人合一的宇宙关观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观念,这需要很大的胸襟。石涛以其大无畏的叛逆精神去实践反而更加丰富了传统,林风眠、吴冠中的作品精神内含和独特的语言方式,拓宽了一代中国水墨画家的眼界。傅抱石说:“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通过实践创造了“抱石皴”,齐白石以老而不断创新追求质朴,感悟着一代又一代人。因为绘画只有质朴才能真、才可能美。张大千被世人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传统大师,更是将传统画的高古给绝妙对中国画的“传奇化”等等功绩无可替代;潘天寿的绝妙用意,黄宾虹的超前色彩,徐悲鸿的中西结合及美术教育上的贡献,及借古开今的传统艺术精神,都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是一流人物才能完成的,因此,遭人弃魄的崇洋思想并不能丝毫减其份量,就像真金不怕火炼一样。而中国美术史正是由这些开拓型的画家来续写的。中国画向来暂同大器晚成,而那些想走近道求功名心切的人利用自身环境等因素,小成时名,而后却再无大名,结果却事得其返,日后留下深深骂名,后悔已晚矣!大器早成的何家英为何能久负盛名就因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辟了现代工笔及工写结合的技法,填补了自元以来中国美术史上工笔画的空白。同时,也离不开人文艺术的先河,那么,什么是人文艺术呢!其一,就是要求画家博学多识、继承传统;其二,就是有高尚的人品;其三,就是要求有一定的中国绘画技法。三者同存共识,缺一不可。否则,走歪门斜道得不偿失,自食其果,是自己一时的愚昧而导致终身的遗憾。不要一时追求洋术,而遭世人耻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让我们睁开双眼,在继承传统与前辈大师的基础上,发扬中国特有的艺术传统,推陈出新,做一位真正能令人折服,让人尊敬的艺术大家,笔墨当随时代舞,让我们这些涉及到艺术领域的莘莘学子,携手并进,把握信心、毅力、志向共同开拓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再度辉煌的一页。唯有继承传统,艺术才能真,才可能更美,方显人文本色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