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仓颉文化网讯:在西安非常罕见的十六国墓又现“真容”。昨日,记者获悉,在洪庆街办一处建筑工地抢救发掘了一座十六国墓,出土40多件较完好的文物,包括一个彩绘陶俑仪仗队。其中,10具白衣、黑衣铠甲俑乃西安地区首次发现,两具形态逼真的彩绘马俑状态完好,全国罕见。      罕见      这座墓从未被盗      十六国时期距今约1600年前,因为历史时期短,政权交替频繁,所以十六国墓比较少见。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博馆员郭永淇告诉记者:“全国发现的十六国墓都数得过来,西安发现的更少。”      这座十六国墓的发现比较意外。26日洪庆街办王村一建筑工地挖土过程中发现一个疑似古墓的坑穴,随后报警。接警后洪庆派出所6名民警赶赴现场。一方面对现场及时进行保护,另一方面立即对周围的工人进行走访、调查,查找有无文物流失。2名施工工人交出了他们从墓穴里拾得的陶俑、铜釜等20件文物。       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7日一早赶赴现场,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工作。经鉴定,虽然施工等原因导致前室文物被打乱,但是这座十六国墓没有被盗痕迹,文物保存较好,尤其是彩绘陶俑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谜团 墓主人身份尚不确定      经过清理,这是十六国时期的一座长斜坡墓道双室土洞墓,南北向,由墓道、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长斜坡墓道,与前室之间以甬道相连。前后室平面均方形,前室边长3.4米,上部被破坏,高度不详,后室边长2.9米,高2.4米,墓深13米。前后室之间以过道相连,长0.8米。      后室西半部放置墓主人棺木,墓主人尸骨腐朽成末不可辨,棺痕四周尚存排列有序的三组棺钉。棺木内随葬有铜带钩、青瓷唾盂等随葬品。后室东半部未发现随葬品。
      甬道填土内发现一块铭文砖,上书四个字,前三个字可辨认为“安定梁”。“墓主人身份不明确,因为尸骨已经腐朽成末,但是根据出土的文物规模看,应该有官职。”郭永淇告诉记者,“安定”是一个地名,梁应该是祖辈胡人后改的姓氏。      现场 彩绘陶俑鲜艳如初      记者看到,清理出较为完整的随葬品有40多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其中,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人物陶俑,就像是新放入的一样,普遍高度在三四十厘米,意义重大。      一具彩绘具装铠马俑,就是一匹战马身穿白底黑点的“盔甲”,“盔甲”是手绘而成。和它并列的另一具彩绘鞍马俑,颜色更鲜艳,装扮不同。郭永淇告诉记者,这两具马俑可以说是全国十六国墓中出土保存最完好、色彩最鲜艳的。      另一组价值较高的是5个彩绘白衣铠甲俑、5个彩绘黑衣铠甲俑。他们就是身穿白衣铠甲和黑衣铠甲的战士,工艺各有不同。白衣战士个头更高,铠甲为手绘而成。黑衣战士个头矮些,铠甲为模印后涂彩而成。原本这10个俑手中都有东西,但东西已经消失,值得人们猜想。      还有两具彩绘骑马鼓吹仪仗俑,一个人俑骑在马上吹号角,另一个人俑骑在马上击鼓。保存非常好,连马身上的纹饰都很完整。还出土了彩绘黑衣男立俑、彩绘十字髻女侍俑、彩绘女坐乐俑、彩绘陶猪、生活类陶器等。   “这就是一个仪仗队,显示出墓葬规格很高。”郭永淇告诉记者,虽然出土时这些陶俑次序已经被打乱,但是可以想象出仪仗队的格局。“最前面就是两个骑马鼓吹仪仗俑,中间是黑衣白衣战士,最后是家丁和侍女,也就是黑衣男立俑和彩绘十字髻女侍俑、彩绘女坐乐俑。”       据悉,本次还出土了铜釜、鎏金铜带扣、铜皮带、镂空铜排饰、贴剑、铁棺钉等文物。这座罕见的十六国时期古墓葬,为研究十六国时期的丧葬习俗和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