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08 12:41 来源: 作者:徐涟        本报讯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8月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幕。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陈福今,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松晨、副主任王合忠,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金星华,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长屈盛瑞等为开幕式剪彩。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庆善主持。
    周和平指出,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在这样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期盼已久的重要时刻举办这次展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2008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展演以传承人现场技艺展演及图片、文字和珍贵实物资料展示等方式,集中展示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别是传承人的精湛技艺。这对于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重要特征,反映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硕成果,向世界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体现“人文奥运”理念,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必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次展览以“活态传承”为核心理念,通过传承人现场演示他们各自掌握的绝技,凸显出“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延续中的重要意义。在1200米的两层展厅中,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剪纸、苏绣·无锡精微绣、藏族唐卡、木版年画、泉州提线木偶、衡水王习三内画艺术、茶艺演示等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与观众现场互动,形象生动地揭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人”与“物”的关系,解答了观众在静态展览中“见物不见人”的疑问。
    除了传承人现场演示精湛技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几十件珍贵实物,也在此次展览中精彩亮相。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入选证书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将持续到8月24日,在奥运期间,文化部主办的这次展览不仅成为完善和落实“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仓颉文化  http://www.zhcjw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