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业是具有带动性、先导性和外向型的经济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为了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建言献策作用,按照民建市委会的统一安排,我对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文化资源
  (一)现状
    渭南是一座有着“文化灵魂的旅游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文化的摇篮,是西北地区的“东大门”。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以“华夏之根,三圣故里”闻名遐迩。天然形成了秦岭山岳生态风光带、黄河大峡谷湿地景观带、渭北人文历史等三大旅游带的分布格局。在三带三角环形布局中,华山奇险五岳独尊,黄河湿地西北独大,三圣三贤全国独有,兵器娱乐独创之奇,露天温泉度假上品,唐皇帝陵规模宏大,陶艺馆群国内领先,卤阳湖畔通用航空基地正在崛起……。全市目前拥用旅游文物资源5456处,列入保护和开发的景点619处。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有40处,居全省第二位;列入省级保护的有51处。现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华山、洽川),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东雷抽黄、黄河金三角游览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龙门、桥陵),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黄洛渭三河湿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韩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党家村),陕西历史文化名城2座(华阴、蒲城)。市、县两级开发和保护的少华山、石鼓山、方山等自然景区和森林公园有10多处。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史圣司马迁祠是我市发展最早且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现已开发旅游景区8个,景点30个。建成开通旅游专线公路190公里,1500米华山索道和龙门-石门、黄河魂-夏阳、处女泉等80公里水上航道。有各类旅游接待宾馆、酒店90余家,其中星级以上25家,标准床位1.6万余张。成立国际旅行社37家,注册旅游社34家,注册导游330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1.1万名,有旅游汽车30辆。同时,拥有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1601家、旅游商品企业35家,旅游服务企业资产达到63亿元。现已成为陕西东北线旅游的重点区域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区联运发展的重要节点。我市最新推出的精品线路有三条主线,九条三日游短线。编排合理,富有鲜明的人文地域生态特色。我市旅游项目工作主要围绕产业发展支撑性项目和全省168工程等重点项目,先后策划包装了华山华麓景区、韩城古城明清一条街、潼关古城恢复及蒲城龙首黑峡谷等项目。2007年我市6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34亿元;加大了景区景点保护、开发和建设力度,使旅游真正成为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收入和创汇水平大幅度的提高。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69253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1.4亿元,外汇收入641.7万美元,分别是“九五”初的5.7倍、9.1倍和6.5倍,年均增长18.99、24.72和20.53,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业在GDP的比重达到6.1,已成为我市一大支柱产业。
  (二)文化资源
      渭南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约三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大荔人”,在华山脚下、黄河岸边繁衍生息;在韩城禹门口出土的禹门洞穴堆积,距今约一万年,证明现代人已走出山谷,“平上而居之”的昌盛时代,他们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在华县老官台村、大荔朝邑出土的老官台、大荔沙苑文化遗址,距今七千年,是陕西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这个有特殊地位的文化发祥和神话中心,先后上演了“仓颉造字、女娲抟土造人、鲤鱼跳龙门、黄帝会聚群仙、沉香劈山救母”等一幕幕精彩的神话。《诗经》第一首优美的爱情诗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中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颂咏了周文王与洽川美女太姒之间发生在黄河之滨、处女泉边动人的爱情故事,让人千古传诵。华夏始祖帝喾安寝于合阳洽川。关中唐十八陵有九座在渭南,其中李隆基之父李旦的桥陵,因耗资巨大、葬仪丰厚、规模恢宏、神道宽阔、石刻丰满华美而成为大唐盛世第一陵。建造于汉武帝时期的西岳庙,占地一百八十亩,位于华阴城东,与华山主峰遥相呼应,为历代皇帝祭祀华山的神庙和行宫,庄严肃穆的宫殿式建筑群,琉璃彩饰金碧辉煌,因建筑年代最早、面积最大,被誉为“五岳第一庙”。兵商必争之地-潼关古城以及发生在这里曾改变了王朝命运的百余场著名战争,被载入世界军事史册。
      以“关中文物最盛”而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韩城,元代建筑群占全国五分之一,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古街、文庙、司马迁祠、大禹庙和七百年历史的民居瑰宝-党家村;韩城梁代村庞大的两周古墓葬群的发掘,震惊海内外,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富平陶艺村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陶艺大师创作、展出最新作品的基地,因此获得“国际陶艺文化交流中心和国际陶艺期刊年会永久举办地”的殊荣。
      有“群山之雄”尊称的西岳华山,自古以“华夏之根、全真教华山派发祥道场和奇险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于世。华山是由一块浑然天成的巨石构成,总面积一百六十平方公里,有东、西、南、北、中五大主峰和三十六小峰环绕其周,远眺如同一朵盛开的青色莲花,圣洁峻峭。南峰极顶为“华山元首”,为五岳最高峰,登临南峰有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趣奇情。
      玉泉院为登临华山的门户,五代时陈抟老祖所建,是著名道教宫观。玉泉院为园林建筑,依山傍水,其整体布局开朗豁达,清新明净,有“北国名园”之美称。
      勇往直前的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中游上最长的秦晋大峡谷。在韩城境内,有两山夹峡,河水激荡的孟门、石门、龙门,成就了万里黄河上壮美的“北国三峡”奇观。
      得水独秀的合阳洽川,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河滨湿地、温泉湖泊型自然保护区。170平方公里内万顷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以及优雅的民俗民居,宁静的田园水乡,无一不显示出北国江南的诗情画意。
      少华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秦岭北麓方圆六千三百公顷的原始森林之中,是由少华峰、红崖湖、石门峡、潜龙寺、密林谷五大景区,汇聚而成的一个青翠灵秀的自然生态画廊。这里是国内目前距大、中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避暑度假胜地。
      华阴罗敷兵器工业零五一基地,新建成的华山御温泉和兵器娱乐世界一期旅游项目,是集温泉养生、兵器娱乐、住宿餐饮、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主题旅游景区。其中休闲养生露天温泉区、VIP温泉花园别墅区和滋本野料馆、轻武器射击训练馆等已投入使用。目前二期项目正在施工中,完全建成的兵器娱乐世界,将是国内规模最大、项目最全、参与性强的兵器主题游乐世界;华山御温泉,将是一个荟萃古今温泉文化的中国温泉文化度假村。
      今日渭南,随着郑西铁路、沿黄旅游公路及潼关风陵渡至壶口的黄河水上航线的建成通车通航,渭南市内环线、陕西环线、秦晋豫金三角大环线都将实现互通,形成一个立体高速的旅游交通网络。“中国钼都金堆城、华夏金城潼关、北京时间授时中心、卫星测控渭南站、高新产业开发区、渭北产业园、蒲城内府通用飞机制造基地和卤阳湖景区,以及世界最佳的优质苹果产区、亚洲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拔地而起,无不彰显着渭南现代工农业科技旅游的飞跃发展。
      二、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规模扩大步伐缓慢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2006年的游客总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和外汇收入只占全省的6.5、5.1和1.3,在GDP中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2个百分点。0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03.4万人,门票收入26.75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16和25。这与我国旅游业发展发达的地区更是无法相比,很难适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二)景区开发建设力度不大,资源开发滞后
      2007年以来,虽然我市景区开发建设累计投入63亿元,但还没有数字化景区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也十分落后,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对少华山森林公园、石门峡景区、天官亭步道基本完工,但各旅游景点的道路等级普遍较低,一些景点还没通柏油路,沿黄公路至今没有修建,市内旅游环线路网尚未形成。交通问题仍是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市历史文化涉及各代、遍及全市,但现在真正开发利用的仅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唐十陵”、“仓颉庙”、“魏长城”等一大批古迹尚待开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十分有限。主要景区(华山、洽川)扩容等问题的研究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三)旅游产品单一,整体品牌优势不鲜明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实际上主要是依赖于丰富的资源和有限资本的驱动,而非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旅游人力资本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旅游教育和研发机构,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多数旅游景点的开发存在多而散、小而全、档次低、效益差和重复建设现象。华山、洽川两大知名品牌宣传不够,对山水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强,文化品味不浓,很难形成新的旅游拳头和品牌,影响了我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一是星级宾馆太少,而且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国际国内水准存在一定差距。旅行社总体素质不高,存在“小、散、弱、差”的问题,旅游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二是饭菜品种太少,难以满足天南地北游客的口味。三是交通工具档次太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在一些景区还存有“重利用、轻保护,重效益、轻环境”的掠夺式短期资源开发行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低层次、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严重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三、对我市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意识,明确目标。全市各级组织都要强化“旅游业是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的思想,以“打造历史圣地,创建山水名城”为目标,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创品牌,旅游景区创精品,旅游环境创优美活动,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强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进程。力争将渭南建设成一个资源开发充分、设施配套完善、产品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文明的旅游经济强市和特色旅游名市。
      (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按照“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拉动”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针,加快旅游开发步伐。不断完善景区内部配套设施,强化行业管理,使景区的管理服务逐步由简单粗放向精细化过渡,实施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创国家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标准,争省服务标准化示范景区称号。
      (三)健全体制,增强活力。借鉴外地经验,拟实行全市旅游资源共享、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区域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特色互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协调发挥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大格局。加强对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检查,开展“平安景区”的创建活动,树立渭南旅游安全、诚信、和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四)加大宣传,扩大市场。旅游宣传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途径。按照“政府宣传形象,企业宣传产品”的原则“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包装促销”的思路,定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知名城市举办渭南国际旅游节新闻发布会,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等国家级媒体,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等全国知名网站的记者参加,提高渭南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组织旅游专列来渭南,引爆旅游市场。
      (五)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旅游业是一种典型的形象产业,我们要实施“窗口”建设工程,把旅游业当作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来实施。加大星级宾馆建设步伐,完善现有星级宾馆配套设施,提高游客住宿档次;扩大饮食饭菜品种,将全国各大菜系引进渭南,繁荣旅游餐饮事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大旅游在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导游等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环境卫生治理,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六)打造优势品牌,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主要经济点。要下大力气开发特色明显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做大洽川、司马迁祠、少华山三大品牌。以建设渭南特色旅游一条街为依托,以发展旅游工艺品、保健品和食用品为重点,促进旅游商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彰显旅游商品在壮大旅游经济中的特有作用。构建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大格局,提升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贡献率,合力推进我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张玲蕊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