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各种人文景观、历史传说随处可见,其中仓颉造字便是脍炙人口的一段传说。                                                                                   仓颉造字的保安阳虚山风景(仓颉神庙位于沟口)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茂密,流水潺潺,飞禽走兽、戏娱其间,风景极其秀美。一日,轩辕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东巡至此,见到如此美景便有些流连忘返之意,在遍游山川胜景之后,一行人坐于元扈之阁,望着巍巍书堂山滚滚洛河水,拜祭山河祈求平安,这时,忽见一只美丽的凤凰冉冉飞来,落至黄帝所处的东阁,口衔一黄玉盒子。内放一图,黄帝令司命打开盒子观看,原来是一份黄帝巡视各地的行迹记录。帝久视之,灵感顿生,遂命史官仓颉留下来,模仿自然之景,研讨创造文字。(据史书记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百二十人临之……”《黄帝录》,“帝宫中坐,元扈凤至东阁”,《帝王世纪》,“黄帝风感后言,祭于洛水,见大鱼七日流于海,始得图书”《竹书纪年》。
      黄帝走后,仓颉在距今县城西北22公里巍峨秀丽的元扈山下,洛河之滨,潜心习研文字,他观察空中飞鸟的形迹,水中乌龟背部的花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动态,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造出了二十八个象形文字。至今洛河边还耸立一座高高的石柱,据说是仓颉用过的笔架,仓颉在这里涮过笔,河里的水被墨染成了黑色,故这里的地名叫黑潭。仓颉把所造之字手书刻于阳虚山下巨石之上,人们见了都十分喜爱,纷纷拓印收藏视为至宝。后来不幸原字被大火所毁难于辨认,清道光年间(1821-1850)洛南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又摹勒石,在阳虚山下的许家庙村建立了石碑,正面题为:“凤龟呈瑞”,“阳虚遗迹”,下书“仓圣授书处”。背面刻写仓颉所造28字。为了祭祀仓颉对祖国文化的杰出贡献,清光绪五年(1879),当时的洛南县府在县城东南修建了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亨殿、前殿。正殿奉木神牌题“仓圣之神位”五个大字,亨殿由陕西督学使许振讳题“奎文启圣”四字。由黑潭村移回的“仓圣授书处”原碑就保存在大院里。
      如今在改革开放、发展旅游产业的经济大潮中,聪明的洛南人民充分利用仓颉造字这一文化资源优势,把对仓颉造字历史功绩的发掘弘扬同县域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县城文化娱乐场所建设的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打造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仓颉文化旅游景点,使仓圣造字的历史功绩发扬光大,誉满神州。从县政府前的中心广场向南就是整洁美丽的仓颉大道,大道尽头登上207级大理石台阶,就到了新建的仓颉园,数米高的仓颉石像耸立在公园正中,深邃智慧的目光俯视着美丽的县城。园中漂亮的洛河石上分别刻写着仓颉所造的28个字,最上边是仓圣殿和陈列室,仓颉的塑像及颂扬仓颉功绩的历史文物,名家书画就陈列在这里供游人参观瞻仰。园中亭台楼阁、假山怪石、奇花异草、彩色喷泉、设计精妙,造型精美,与新建的馒头山生态园云燕楼遥相呼应,成了洛南县城的一大景观,是人们最喜欢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在当年仓颉“取象鸟迹”“俯察龟文”创造文字的保安阳虚山麓,人们修建了雄伟的仓颉神庙,仓颉的彩色泥塑供奉其中,奇特的四只眼睛漠视着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从这里到县城30公里的行程中就可经过笔架石、黑潭村等仓颉当年留下的诸多遗迹,形成一条旅游专线。每年的二月十三,是仓颉神庙的庙会,周围数十里的群众就会纷纷赶来敬神烧香,祈求全家平安、子女成才。庙会之日,求神拜佛的、旅游观光的、走亲访友的、买东卖西的、测字算卦的,真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各种风味小吃、民间工艺、山珍百货、生活用品样样齐全。置身之中、香烟缭绕、人声鼎沸、追思仓圣功绩,纵观历史盛衰,体验人生冷暖,你一定会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在品尝了当地有名的洋芋糍粑,购买了工艺饰品,瞻仰了名胜古迹之后,说不定还会给你的子女带回一个仓圣的灵感和升学考试的好运呢!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