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九如简介
      韩九如(1888-1971),字多三,河南省南乐县寺庄乡东寺庄村人,直隸省政法大学。韩多三是孙中山时代的爱国民主人士,执行三民主义者。他一生勤劳善良,公正清廉。处事为人明和为本以德为福,以贤为道。为国为民做出了很大功绩。
      民国元年任南乐县保卫团团长,直隸省省会议员,民国八年任察哈尔省审判处司法委员,民国十年任丰契县看守所所长,民国十二年任京城县承审员,民国十三年任察哈尔省明安审判处监督,五省联军军法处处长,民国十七年任單县县长,民国十八年任费县检察官,民国二十一年任茬平县法院检察官,此后任山东莱阳分庭书记官检察官。韩多三在工作之余著有《醒世集》、《诉讼法常识》,《清前史略》。从三皇五帝到清末、各朝代的历史年限、人物等都比较详细。最有名气的著作是《怪異记》等书,四四年因形势变化回到原籍故乡。四九年任南乐县各界代表常委会主任委员,五二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因病尚未出席)。
      建国前民国时期韩多三任直隸省省议员期间给我南乐县地方解决了不少案件;如“黄河古道免除公粮;黄河古道兴修,龍门口十几村的人民群众得到安居乐业,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障;东西寺庄修塞打官司”。还有所谓:“炮打吴経嗣,火烧李明祥”的案件都由直隸省派韩多三省议员为主的解决了此案。庶民百姓和县府都很满意。
      韩多三在民国十八年任费县检察官时费县百姓称他为“万家生佛”,因当时费县地居偏僻交通不便,地方不靖土匪蜂起,闾阎之扰民不聊生,由於上界县令民事刑事案件积压很多,幸有县法院检察官韩多三法学宏富,道法清高人民颂扬有口皆碑,他到任未及两年特将以前积累的案件清理无遗,把全县一切原有恶习剷除极尽,且对於民刑诉讼无不细心迅速侦察,使地方人民深受法权保障获益非浅。而土匪知其执法如绳莫不敛迹。如:“民国二十年五月二十七日青岛大中日报登载此讯:韩检察官者,成为“民之父母,万家生佛”。颂有:“为国为民德高望重,有口皆碑后人典范 ”,又颂扬韩多三诗词“韩公韩多三先生读书万卷下笔生苍龙凤舞入木三分,客寒撰文万言文章任司马太白诗篇才高八斗接天日,儒士称颂活字典,后人典范,步云更紫蟒,金翅鸟冠为国为民先士卒呕心沥血岁月寒 ,日照肝胆美名传,千古仕途变迁,德高望重受敬仰,布衣还乡务桑田,流芳人间”。
      日本侵略中华大地时,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使我中华儿女遭受苦难深渊,韩多三、冯淑春夫妇为保护很多地下党员和领导人员,他不怕牺牲,誓死不当汉奸,高官不做,金钱收买不倒,誓死不做亡国奴,坚决抗日。抗日胜利后,全国解放,五五年韩多三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填补空白,他把历经千辛万苦收藏的珍贵文物,古籍三十余件借给县文化局,文化馆展览。其中有“慈禧太后亲笔画的鹰一副”“郑板桥竹子两幅”“刘墉真迹对联两幅”“康有为对联一副”“孙中山亲笔写的对联一副”“徐悲鸿的马一副”“青铜器佛像七个(每个都在二十至三十公分)”还有两个“金佛爷像(一个白金,一个黄金)”约10公分左右,乃是韩多三、冯淑春夫妇的护身佛。“玉石山、玉石镜和一对瓷瓶40公分高,名叫朱砂瓶”,还有“皇帝圣旨一个(清代)”。为我县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七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韩多三被错划成右派,有功不奖反而被打击迫害,受尽人间疾苦,人大代表、常委等职被撤销,回藉检查,受管制,所有借给县文化馆的文物、古籍等,文化馆借而不还。当时又不敢去要。反右运动十几年过去了,又搞起文化大革命,斗争十分激烈,当时国家形式非常混乱,三十多年过去了,韩多三的古籍文物价值连城,很多同志说:“文化革命,他家的损失不是几百万元而是上亿元损失” 。韩多三平反昭雪后,呈请中央文化部、省和安阳地区文化厅、局领导派工作组来我县查此问题;却有人说:“红卫兵抢了,火烧了”就这样不清不白不了了之。运动中他家古书、文献焚烧的确实不少,群众还说:“他家的书烧了六七天,但和县文化馆借的文物、古籍还不是一会事”。
      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韩多三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了迫害打击,惨遭人间折磨,含冤而死。但他为国为民一生的功绩永远在人民心中,他的重大贡献万古流芳。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