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仓颉故里方言
白水方言汉字刍议
2012/4/1 11:24:00

                                                                   田 玉 民  

      

      汉字奇趣  

      陕西白水自古就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汉文字始祖仓颉生于白水,葬于白水,他追随黄帝担任史官的政务活动,以及由此而催生的创造汉字的惊世之举亦起源于白水。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人们进行社会交流的语言文字也在不断适应中与时俱进。旧语言灭亡,新语言产生,旧文字灭亡,新文字产生,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演化着。而只有在人们时不时突然驻足回眸时,才会惊诧世事沧桑变化之速、之巨。    由此我想到,作为炎黄文化发源地的白水,作为白水所在十三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我们的秦腔秦韵,自古应该就是中国的官方语,“普通话”,即使目前我国东南西北各地区曾用的和至今仍在使用的一些方言土语,如上海人讲的“晓得不(fū晓得?晓得啦。”等等,也和关中方言不无关系。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全国上下提倡和推广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加之随着交通、通讯,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突飞猛进,社会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开放,地球的日益“变小”,国内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加速融通,以致各地几千年上万年来形成的一些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方言土语,在一代中青年人身上竟显现出了濒于灭绝的迹象。我敢断言,再过一两代人,大家可能就真不知道白水的某些方言土语是什么意思了。难怪近几年来已有不少民俗文化、社会史学等方面专家似乎再也坐不住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保护方言土语”的共同呼声。

      笔者于闲暇中,集偶然之发现,整理出几个白水方言土语用字(也许所涉不只白水一隅),并偿试解读如下,以为广大兴趣爱好者闲谈之资,抛砖引玉,或可激发更多有心之人,有志之士来共同参与白水方言土语及其用字之研究。

      1、嫽(lǐao       美好,敏慧。     

            <方>“嫽,好也”。   

            例:“哇,这字写得嫽扎咧”!(注:古“嫽”通“僚”)

      2、咥(dié      咬的意思。咥噬:咬食。

           马中锡《中山狼传》:“今反欲咥我。”易履:“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例:<白水方言>“咥了两碗干捞面”。

           另:咥,又读xi,大笑的意思。


      3、 奓(zhà)      方言用字。  

           例:人走夜路遇惊,会说“把我吓得头发都奓起来了”。


          老师课堂提问会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奓手”。

         (现在年轻人多不再用此方言,而宁用“竖起来”、“请举手”)

      4、欻(chuā)        象声词 

           例:“欻的一声,队列向前跨了一大步”。

                  “狗见人提棍欲打,欻的一声跑的没影了”。 

      5、倏(shū)        极快的。

            例:“倏地一声不见影了”。       (注:“倏”亦写做“倐”、“儵”)

      6、踅(xué)

            来回走,中途折回。盘旋。 

           例:“你看这个人在那儿踅摸好长时间了,该不是贼娃子吧”?

       7、厹(róu        野兽践踏的足迹。        (亦作“禸”“蹂”)

       8、跐(cī)        用脚踩。    脚未踏稳而滑动。 

          “厹跐”、“蹬跐”都为白水方言用词。

             例:“谁家牲口脱了,看把这片庄稼厹跐成啥了”。


                     “看这娃把炕上被褥厹跐成啥了”。

                     “这娃睡觉不老实,爱胡蹬跐”。

                    “张三把媳妇蹬跐了”(离婚了)。

      9、赧(nǎn)        因害羞而脸红。

            例:“小姑娘被大伙看赧了”。

                    “看把娃赧的脸都红了”。

      10、撴dùn          方言:揪住。

             例:“刚才两个人打架,一个把袄撴扯了,一个把头发撴下来一撮子”。


      11、斫(zhuó)          用刀斧砍。

              例:斫树枝,斫木头。          (现在人多说“砍”,说“斫”越来越少)

      12、劁(qiāo          割去牲畜的生殖器。

              例:劁猪,劁羊。

      13、尥(liào)          骡、马等跳起来后腿向后踢。


             例:尥蹶子。


      14、撂(liào)          放下,丢。弄倒。

              例:“他把东西撂下就走了”。             “一枪撂倒一个敌人”。 

                    (尥、撂二字使用易混,应注意)

      15、鼟(tēng)         象声词,表示鼓声。

             例:“把人吓得心跳的鼟儿鼟地”!

      16、  bā          屎。拉屎。


             例:“踏了一脚”。             “屎”。

      17、戗(qīang          逆风,(言语)冲突。 

           (戗qìang)支撑柱子或墙壁使免于倾倒的木头。

             例:戗麦子——在打麦场将晒干的麦(粒)子扬去麦衣和尘土准备入仓。

                   “两个人说戗了,吵起来了”。

                   “领导把他戗白了两句”。

                   “那堵墙快倒了,赶快找根木头戗住”。


      18、圪蹴(gējīu          蹲。


              例:“老汉爱圪蹴在门前吃饭”。             (“蹴”又读cù,踢。踏 。)  

         
      19、芟(shān)          割草。          除去,芟除(同删除)

              <文>镰刀 。

              例:“过去农村都是用镰刀或芟麦杆子割麦子,现在都用机器了”。


                     “今天到沟里芟荆条,准备编几个筐子。”  

      20、窵(dīao) 深远的意思。


             例:“我们生产队这块地畛子窵的很,割麦子一晌连一柱(五行)都割不到头”。

                “这家的庄子窵的很”。(注:庄子,北方农民的宅子)

      又:旧时关中有俚语戏说:“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此语字面意思应是幽讽该三县民风不好,而实际上是将原语句谬传了。原语是“窵蒲城,野渭南,不讲里的大荔县”,指的是古时关中地广人稀的荒凉景象。“窵蒲城”是说蒲城地域很深远,“野渭南”是说渭南地域很旷野,而“不讲里”不是“不讲理” ,也是说大荔县地域太大了,以致外地行人到大荔向当地人打问路程,大荔人往往不是以村庄间具体里程作答,而习惯回以模糊概念语,如:“不远了,往前走,翻个沟,过个岭,还有一截就到了”。问了半天,到底还有多少里路程,恐怕客人还是一头雾水。


     ( 作者现为仓颉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榜书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西岳书画院副院长、仓颉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