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故里白水县,是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圣地。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灿烂辉煌。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仓颉造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蒙昧,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杜康造酒,奠定了我国酒文化的基础;雷祥造碗,揭开了人类使用陶器的纪元;蔡伦造纸,使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生了巨大的跨越。还有,黄帝的妃子丽娱,妙手制衣,被誉为“天下一贤”。这“四圣一贤”,在白水这块古土上的劳动与创造,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可谓功泽满神州。      仓颉造字      仓颉,今白水县北塬乡阳武村人。仓颉造字,史多有载。仓颉墓、仓颉庙、历代碑石,以及历经数千年之古柏群,当为仓颉造字的有力佐证。宋罗泌撰《路史·前纪》第六卷论断:仓颉胜览有数处,当以关中白水为是。仓颉造字终结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誉为“文字初祖”。      杜康造酒      杜康,字仲宁,今杜康镇康家卫村人,黄帝时的农正官即掌管粮食的官员,善造酒,后人尊为“酿酒先师”,将他村的沟叫杜康沟,泉水叫杜康泉。杜康造酒,史册和《白水县志》上均有记载。当地乡民在杜康沟下杜康泉边的杜康墓旁修有庙、亭,栽柳成荫。每逢古历正月二十一,乡民在此举行盛大的杜康庙会,纪念这位酿酒先师。今白水出产的杜康酒已馨香万里,闻名海内外。      雷公造碗      雷祥,故居今冯雷镇大雷公村,黄帝时医药官,能医善陶,是人类陶器的先祖,殁后葬于大雷公村东北处。昔日百姓在雷公墓前修有雷公庙。元至正十二年公元l352年贡生潘垦重修雷公祠,树有石碑。明清《白水县志·方技》中均载有雷祥生地及功绩。因历经沧桑,庙祠已毁,但墓冢仍在,清道光年问所树石碑一通被收藏在杜康庙内。      陶器,乃人类生活必需品,提及陶瓷,不能不说中国,说中国必然提及陶瓷。在《全英词典》中,瓷器就是中国。可见中国陶瓷文化渊源流长。而中国陶瓷业的祖先就是雷祥。      由于雷祥造碗,白水陶瓷业资深历久,至明清颇为兴盛,运送瓷器者,车水马龙,商贾往来,川流不息。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新中国的勃兴,白水陶业再度发展,放射着新的光辉。      蔡伦造纸       蔡伦,东汉时人,生于湖南耒阳,葬于陕西洋县。东汉明帝末年公元57年,蔡伦始在皇室任宦官。利帝刘肇即位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大事,后又转为尚方令,监督制造宝剑和其它器具。逝于建光年间公元l21年,享年62岁。但据史所传,蔡伦曾在白水槐沟河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对人类进入文职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蔡伦早年和他手下一位叫张纸的宦官到白水槐沟河为张的父亲祝寿,发现小孩子们用木杆挑着水面上的沤变物嘻闹。当他看到那沤变物一离开水面,迅即变干,用手摸擦,质地柔韧轻薄,可用来书写文字。第二天回到宫中,又用黑色颜料在每块沤变物上写了一个字,让皇帝察看,皇帝甚为高兴,派蔡伦重返槐沟河,借居张纸家,到处拣麻、布、棉絮、树皮等一类易沤物,挖池沤制,经打浆、搅混、沉淀,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了理想的书写材料。因为这个创造是在张纸的家乡发现的,所以就把这种书写物起名叫“纸”,俗称“纸张”。至今这一带还有蔡伦当年造纸的遗址。      丽娱制衣      丽娱,又名彤鱼氏,史载为轩辕黄帝的妃子,白水人,制作了天下第一套衣裳。    黄帝的正妃嫘祖因人类没有御寒遮体的服饰而忧虑成疾。黄帝决心走遍天下,要访出一位能够装饰人身之美的人来。他带着几位重臣和一些随从,跨越了黄河长江,走遍了无数山川丘原。终于在洛水之滨的雁门山下访得贤女丽娱,后来她同黄帝正妻嫘祖,经千辛万苦,养蚕抽丝,织成衣物。至今白水仓颉庙寝殿中的那幅壁画,仍记载着丽娱与嫘祖教农妇巢丝的历史功绩,仓颉故里的人们因之引以为豪。(整理:杨嬅)      
      编辑 :中华仓颉文化网    韩文学     http://www.zhcjw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