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专家论字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专家论字
汉字传统文化的论述----韩朝云
2010/3/31 11:44:30

                                    


        汉字的诞生是人类从漫长的蛮荒时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它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反映了时代的发展。


      汉字起源于远古的图画,世界上其他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字也有相似的过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的楔形字。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他一些民族的文字都已失传,甚至灭绝。这些民族的后代都相继使用了拼音文字,唯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且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从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古代先民在造字的初始就有着艺术审美因素,书法以汉字为其表现对象,每一个汉字的形态、变化和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的书体演变的,书法风格的发展都体现了时代的变迁,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汉字起源与图画。近年来 我国在新疆南端青藏阿尔金山(昆仑山脉)两岸的山崖上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前的莫勒且岩画,岩画中有骆驼、野牛、马、山羊、鹿等许多动物画及日、月、星、山等图画记事符号,这些符号明显的有着文字的意义,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史前时期至今六千年的古老岩画,先民在绘制图画时进行了简化和抽象化的处理,这些具有文字意义的图画与商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字从无到有,并使汉字渐渐由象形向抽象化发展,在五千多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彩陶器上有着具有文字意义的符号,郭沫若曾说:“彩陶上的刻划符号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于象形,在象形之中又蕴含有:“指事”、“会意”。许慎以象形为文,形声相益为字,郑樵以合体为字,独体为文,乃为文字原理。

      随着秦汉时期古文字向今体文字过度,汉字也更加增加了艺术的含量,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汉字在以后发展中不断有文人去研究,在各个历史时代文化不断发展,汉字的书写不断渗透到书法艺术中来,书法艺术可以影响促进文化的发展,这种相互使用汉字书法艺术蕴含的文化越来越博大精深。

      世界许多民族文字是由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而成的,如英文字母采用的拉丁字母,俄文字起源于古撕拉夫语的基里尔文字,日语在很大程度上借用汉字,而我们汉字起源于原始文字是完全独立发展的文字,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语言、字形、字义三个基本要素巧妙结合起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字体系,对于象形字汉代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是画成其物,随体诘础意思就是根据文字所表示的概念特征按样写成。如:日、月、古文字:001字1.jpg   正是勾出太阳和月亮的真实轮廓。汉字的创造方法:古人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描画实物形状,为象形,象形加抽象标记为指事,象形加象形指事加指事或指事加象形为会意,形旁与字义关, 加声旁与子音关,为形声,转注和假借为用字方法。
      以下象形字例: 
                           001字.jpg
   
     为早期象形字。但象形造字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认识范围的扩大程度的深化,人民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国书法起源和中国美术起源的探索中可以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文字书法美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都产生与原始社会的后期,书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奇特现象,书画同源最早唐朝张彦远的“书画同体”之说。元朝赵孟頫也有“书画本来同”的说法。后人便把两个合二为一了,很多文字学家认为在人类,创造的“表形文字”、“象形文字产生前存在着一个“图画文字”“表形文字”的阶段,由于这种文字与绘画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两个往往不宜区分。原始图画字并不都具有巫术或“图腾”的内容,有的只是“铭刻字形”或“部落的徽章”,原始的图画符号都不是那么严格意义的文字,而是一种“前文字”或“准文字”,从广义上来说一切原始图画字都是在执行着文字的功能和表达了类似文字的内容,有人将绘画与文字曾一度有过的这种密切关系成为“血缘关系”。

                                                                                                      世界华人文化研究院古文字研究专家

                                                                                                            中华仓颉文化网古文字研究专家

                                                                                                          殷都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韩朝云

                                                                                                                                     2008年4月19日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