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仓颉研究部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仓颉研究部
字的漫想---文/言成
2011/9/13 21:14:15

      这个世界,有许多人靠文字谋生,但就像享受阳光和空气感觉一样毫无恩典的理所当然。作为仓颉故里人,加之多年和文字方面的专家见面交流机会较多,期间也生出了几许对字不着边际的漫想,聊以塞对文字之责。

 

      我国三千年前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据考古发现,目前就有四千多个。说明甲骨文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初具体系。但甲骨文之前呢,有文字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如此系统成熟和繁杂的甲骨文,不可能一夜间就出现,它必然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那么,这必然引起了下一个问题,既然有字,是什么字?关于字到由来,观点从古至今不一而终。《易辞》说:“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我认为是目前相对准确的说法。

 

      但就《易辞》的结绳记事来说,远古的祖先怎么个结法,也是众口千词。在我的想象中,在当时的生产生活环境下,结绳要比岩画,磊石记事等有其先进性。其一是因生产生活、征战等原因,部落迁移是常有的事,结绳要比其他记事方法更易转移而且记事功能不受影响。其二在我看来,结绳记事的方法已初具了部分历法的基本元素。这个观点可能为大家所不认可。在世界范围内,虽然结绳记事遗留下来的实物为数不多,但我在云南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中,还发现了零星残留下来的结绳记事遗迹。田地里,用结草来确定界畔,族中大事,在长绳上系物记事。

 

      因为绳子从头按照顺序打结,就有了事件与时间相对应关系。什么时候张网,狩猎,河水涨落等自然积累,什么时候部落征战,联姻等等社会活动,都可以按照结绳顺序表述清晰。根据现存在世界上关于结绳的文献和各种材料分析,所谓的结绳记事,不光是拿一根绳子绕疙瘩那么简单。而是多条不同材质的绳子,有界别的将生产、战争、联姻等事件进行分类。然后,在分类的长绳上结无数侧绳进行记事。而且,侧绳上的节结为了方便记忆,还系上与事件能引起思维勾连的实物。这样分类记录,既保证了其准确性,也保证了连续性。

 

      在现代的我们看来,这个好像意义不大,但在远古,可是人类攸关生存的大事。就是到了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向全国法发布的几经修缮的第一张诏书《大明历》来说,一本《大明历》,相当于稻谷万担,相当于民丰国安。那么看来,一根小小的绳结,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想象,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绳结上产生的最初灵光呢?这根小小的绳结,是不是肇起了一个文明世界新的纪元。传至如今,以“结”字作喻,如:结亲、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也暗合了远古结绳记事对人类生活深远的影响。

 

      再说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所谓的圣人,无论古代文献或今人多传为仓颉造字。前年,我同仓颉遗迹考察组全国寻访仓颉造字遗迹,发现纪念文字初祖仓颉的庙墓很多,目前确有说法的就有30多处。还有消息称,海南省儋州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累计发现17座敬字塔。塔身刻有“千秋敬仲尼,万古钦仓颉”字样,据专家分析,这源于当地人供奉仓颉和孔子的古老传统。

 

      为什么仓颉庙全国有这么多,我想它的形成必定有其历史原因。一是说明远古仓颉造字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人们崇信文字,崇拜仓颉,到处都把仓颉作为神和圣来祭祀、供奉;第二我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政权的需求。或者说是有政治目标的行为。

 

      我们大概知道,秦统一六国后,只是实现了政权的统一,而文化的统一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李斯要用一本小篆《仓颉书》统一天下的文字,秦政权把这作为统一的必须铁血推行。在有史可考的文献中,谈到秦始皇阅百官的奏章,只要发现新帝国制定的文字中有一个别字,将受到挖眼割鼻的惩罚。这也反映了当时文字统一的政治高度和实施难度。我在中华文字博物馆中,也惊奇的发现了一块秦二世时期号令天下使用新国文字的铁板诏书。据资料介绍,该诏书悬挂在每个郡县门口,以昭告天下“书同文”。以此来看,文字的统一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目前简化字和繁体字来说,虽然推行和教育了多年,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也大量存在简繁两用的情况。

 

      文字作为统一的标识,在短命的秦帝国中未能如愿。这就轮到了汉。大汉朝是真正意义上文字统一的大成者。当然,汉朝想要文字的统一,也曲折而艰难。汉的文字统一征程,既有秦的权力推进,又对广大民众很巧妙的进行了精神教化。怎么个教化法,就是拿出“千古不破,屡试不爽”的老法子,到庙堂、找祖宗,看来看去,唯有仓颉能承担起文字肇造的大名,好,我所推行的字来自祖先黄帝仓颉,是中华之正统,尊我即尊祖。全国号令,设庙祭祀,打击异类,教化民众,使得那些遗老遗少们失去了信仰土壤,并带上了忤逆的高帽,从而匍匐垂首,达到天下一统的目的。这个问题,我们从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上不难找到答案。建庙出资者大多都是官员,可见也算的上是政府行为。其实这个法子也不是汉朝自己的新创,当李斯拿出《仓颉书》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想法,只是他和始皇一样,成为了伟大帝国大厦的设计者,未能看到自己的理想最终变成现实。

 

      但凡有分裂的政权,就有可能产生分裂的文字。所以文字统一是千古不变的命题。汉文字随着朝代更替时而统一,时而分化,不断融合,又不断前进,加之其构造独特的强大融合力,决定了其有了广泛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只有短短几个字,但看到已经金属化了的秦帝国,在推行文字时候的艰难,想想那遥远而蛮荒的远古,是谁把各种纷杂的契画,统一成相对表述一致的形式,又是怎样把这一“统一”推广开来,让大家都去规范刻画呢?圣人易之以书契,我想除过更新后的表达形式方便简捷,便于使用外,也一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去推动。这就让我们联想到黄帝的征伐。也可能黄帝的征伐图,其实就是仓颉收集整理,实施早期文字大统一的教化图。和白水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陕西洛南县,在县志查知,史官仓颉曾随黄帝 “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援之”,并有一处仓颉授书台,大概也能印证这一观点。

 

      《易》把仓颉列为圣人,说法也相对准确。而广为人们提到仓颉是黄帝史官的说法,其实也有牵强之处。在原始的部落时代,官位制度尚未形成。到了商周时期,才有雏形的国家以及官位名称,所以说史官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但称仓颉为史官,虽有牵强,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如同目前人们习惯用自己所了解或者所熟悉的社会称谓,去称呼另一个具有相同职能的职位一样。上士大家还是习惯的问是不是班长也就如同此类。

 

      还有,在众多文字形成的理论中,不管是鲁迅的群众论还是仓颉整理文字说,在我看来,都有其合理性和可信成分。诚如毛泽东思想,它不光是毛泽东个人孤立的思想,而是广大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共同的思想结晶。只不过,其贡献更大而已,但我们总要给这个思想有一个名称。仓颉造字我想大概也是这样。但无论那种学说都无疑证明,仓颉都是中国古代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仓颉造字,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史传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说存字,为有子为存,有人说廟字,广朝为庙,方块的汉字,可以说每个字都是人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崇仰自然的人文思想。在仓颉这颗种子后,众多的仓颉后裔们,将此归纳,拓展、融和,成为了中华大地共同认可、普遍传承的符号,成为了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

 

      仓颉看似遥远,又时时在我们身边。其打造的文字之舟,承载着文明,穿越了浩淼的历史长河,让我们的灵魂荡漾其中。

 

                                                    

                                                                                                                          于2011年9月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杨嬅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