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仓颉研究部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仓颉研究部
仓颉造字开启汉字文明 南乐论剑弘扬民间文化
2010/12/27 0:01:31

      11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民协、河南省文联主办,中共南乐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仓颉文化节在河南省南乐县举办。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亚平,省政协副主席李英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世军,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何白鸥,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夏挽群,河南省民协副主席、秘书长程健君以及中共南乐县委书记魏凤朝、县长王秋芳等出席了相关活动。

    
      文化节期间,南乐县被授予“中国仓颉文化之乡”和“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中心”匾牌。罗杨在授牌仪式上讲话。

    
      在“仓颉与汉字文明”学术研讨会上,陶立璠、许柏林、陈连山、刘晔原、乔台山、马紫晨、高有鹏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仓颉造字传说、民间惜字习俗、当代汉字文化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活动期间还举行了祭拜仓颉仪式以及杂技《水秀》和《欢乐中原行——走进南乐》专场演出和书画摄影展览。

    
      南乐历史悠久,西汉初年建制,名为乐昌,五代时期改称南乐至今,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被宋代名相寇准誉为“盘古斯文之地,开天圣人之家”。(张志勇)

                                                                                  仓颉南乐有遗篇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开端。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鲜明标识,汉字是我们的文化身份。因为有了汉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使我们不仅是人种意义上的中国人,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汉字是一条长河,千百年来在时光隧道中穿梭,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乘着明月清风一路走来,不断被诗词歌赋擦亮,被风雅曲文吹拂,承载着民族的独特思维,温润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心灯,成为延续历史与开拓未来的精神血脉。历史告诉我们,正是汉字的产生,才有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才有了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才有了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国家,才有了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中华民族对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对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关系,都渗透在汉字系统里;中华民族上千年得以一统,沧海桑田得以延续,历经磨难得以繁衍的重要基因都蕴藏在汉字里。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字能像汉字这样具有如此丰富的形、声、意的内容,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字能像汉字这样传承几千年而永葆青春。

    
      汉字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是我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祖先创造了伟大的汉字。据《吕氏春秋》载:仓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说文解字》尊仓颉为“造字圣人”。而事实上,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仓颉是一位伟大的汉字整理者,正如《荀子》中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无疑,仓颉是汉字形成过程中的集大成者,也是汉字发明阶段的代表人物。既然仓颉被尊为“文字始祖”,当然受到民族的尊敬和爱戴。这种尊重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这种爱戴是对民族文明的爱戴。现在全国各地有着很多仓颉的遗迹和纪念地,有的地方是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流传过来的,有的是请来的,因为中国人素有请“神”的传统,今后还会有关乎仓颉的遗迹被发现出来。对于汉字这宗中华文明史以至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发明和文化遗产来说,对于仓颉这样一位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来讲,重要的不是用文献资料考证她的发明者,也不是用史料的辨伪考证仓颉出生地和埋葬地,而是汉字是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汉字是不是中华文明之母,仓颉是不是汉字发明的杰出代表,在南乐仓颉是不是家喻户晓、是不是传诵了数千年且独具魅力,而这些,今天是不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保护和弘扬?

   
       回答是肯定的,仓颉的民间传说,经过千年传承,已经在南乐成为独具特色、落地生根的文化空间,南乐县委县政府站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地,立足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充分挖掘南乐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调查研究和传承保护仓颉文化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展示出了独具本地特色的仓颉文化面貌,为营造仓颉遗产文化空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放眼中华民族文明史,汉字不是静态的符号,而是文明发展的活态载体;汉语不是停泊的航船,而是不断反映时代前行的航标。通过建设仓颉文化,激发人们对汉字悠远的想象,把古老汉字中最具活力、最具价值的东西激活和张扬开来,将汉字的魅力发扬光大,让人们在南乐景仰仓颉创造精神的同时,领略汉字透射出的民族精神强光。  作者: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罗杨)

                                                                                              仓颉文化的现实意义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具决定性的一部分。仓颉造字文化包含两种意涵,一是文字的产生及其对中华文明的推动作用,二是仓颉之后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创造、传承的与仓颉造字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故事、传说、祭祀、庙会等,在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的濮阳南乐已经形成一道深厚而浓重的民俗文化景观。在今天,弘扬仓颉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民族文化绵延庚续。尽管已是全球化、现代化的新时代,但历史文化记忆不能泯灭。基于这种理念,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等已列入国家文化战略,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确立了国家文化遗产日,把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仓颉造字文化”,我们要特别加以保护和传承。

    
      推进城市形象塑造。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用30年的时间对所有的城市进行再造。由于缺少文化准备,所有的城市变得千篇一律,纷纷失去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南乐也正在重塑自己,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失掉这个城市最灿烂的文化记忆,一定要守护好这个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与历史接轨,才能使城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其中,最应予以珍视的文化符号是仓颉文化。这是这个城市的突出优势,是其软实力。仓颉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更是一曲庄重的民间乐章,这种古老的文化并未因时空的距离而失去美感和价值。

    
      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包括仓颉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DNA,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为文化产业注入民族文化的记忆。因此,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促使其转型开发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但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产业或文化产品。把这种自然、原始的文化形态转化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需要一个过程。开发仓颉文化遗产,要立足全国乃至国际文化市场,要有文化学者和营销专家介入,要对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进行系列设计,要善于培育市场吸引投资,要引入现代的行业管理理念。开发的前提是保护,不能进行粗鄙化的“打造”,不能抽空了仓颉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意蕴、本土气质,只留下一个现代的躯壳,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与传承。作者:夏挽群(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


                                                                                      树立仓颉文化品牌 


      南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黄河中下游商贸繁荣、农事发达的地区。西汉初年建制,取名昌乐,五代时期改称南乐沿用至今。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字圣仓颉。他仰观日、月、星、辰之势,俯察人、兽、鸟、物之象,勇于创新,博采众美,合而为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之源,中华灿烂文化得以永续传承,后世尊之为“字圣”,民间尊称其为“造字圣人”、“斯文鼻祖”。

      
       盘古斯文地,今朝竞风流。近年来,南乐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围绕农业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以工兴县、科技强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文脉绵延昭前裕后,世代传承继往开来。字圣仓颉“生于斯,葬于斯”,永远值得我们骄傲。近年来,南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仓颉陵庙的开发与保护,积极推动“游殷墟、看文博、拜仓颉”汉字文化寻根之旅,弘扬汉字文明,大力宣传仓颉文化。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仓颉文化节,2009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批准建立“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中心”,今年仓颉陵庙景区已通过国家AA级认证。

       
      时隔3年,我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仓颉文化节,旨在弘扬仓颉文化、促进经济交流,诚邀天下宾朋,共谋发展大业!本届仓颉文化节既是传承中华文明、树立仓颉特色文化品牌的一场文化盛宴,又是繁荣地方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得力举措,对于加强和推动南乐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快南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坚信,有仓颉文化的滋养、激励,有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厚爱,有全县人民的勤劳、实干,南乐必将全面开启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作者:中共南乐县委书记      魏凤朝)

 

                                                                                  造字圣人:从伏羲到仓颉

 

      文字被神化,造字的人自然是圣人、神人。中国汉字有多种源头,伏羲创制的八卦符号无疑是汉字的先导先源。从伏羲时代到仓颉所在的黄帝时代,中间经过了数百年的神农氏时代。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所处的时代对应新石器时期晚期。仓颉和伏羲中间隔了两三千年,但仓颉造字仍然继承了伏羲的衣钵。创八卦是从具象到抽象,仓颉造字是从个象到类象。

    
      《淮南子》高诱注:“史皇,仓颉,生而见鸟迹而著书,故曰颉皇。”仓颉所造之字遂称“鸟迹书”。《春秋》记载:“仓颉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侈,四目极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授河图录字。于是穷天之变,仰望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则仓颉造字“师法自然”。许慎《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到仓颉所处的黄帝时代,可能出现了多种文字系统,给部落联盟交往和争斗带来极大不便。仓颉的作用在于“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解蔽篇》),即整理归一,使文字标准化和系统化。

    
      人类自有文字,才进入文明社会。所以古人认为发明文字是不得了的事。《淮南子·本经训》:“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天被感动,用下粟子来庆贺。文字能把事物明明白白写下来昭示于人,隐藏在阴暗处的妖魔鬼怪怎能不哭?古籍中关于伏羲和仓颉的记载支离破碎,但他们在民间传说中是神,传说不是空穴来风,口耳相传是历史传承的一个渠道。

    
      仓颉文化的核心是造字。发掘和弘扬仓颉文化,最终目的是把汉字传承下去,传播到更广大的民族和地域中去。和甲骨文研究不同,和八卦及《易经》研究也不同,其内容应重在发掘汉字的民俗和民间的、民族的和地域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内涵,搜集、整理、研究仓颉和汉字的传说故事、民俗事象、灵异现象、神秘文字、文字崇拜等。乔台山(河南省民协副主席)
 

                                                                                        仓颉其人其事


      仓颉何人?古籍说他“生而能书”,长着四只眼睛,造出文字竟使“天雨粟,鬼夜哭”,连硕大的“龙”都藏起来。人乎?神乎?抑或,像有巢氏、燧人氏那样,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代表?我个人认为:仓颉确有其人。第一,他留有专著。不管是“仰观天象、俯察万物”捉摸出来的28字“鸟迹书”,或由秦丞相李斯据《史籀篇》整理改定而作《仓颉篇》,均可证明其真实存在。其次,据《炎黄文化考》等研究,其传承世系比较清楚,即:仓颉生于公元前4666年,30岁称帝,在位42年,享年71岁(一说110岁),延续五世,共执政109年。后,该部落被打败,轩辕氏胜出并建立政权,乃封仓颉氏后人为史官。第三,仓颉的任职,传说认为他乃“史官”,《世本·作篇》《汉书》《说文·序》等古籍亦说他是黄帝的史官。在军戎、政务都须仰仗“天”的原始社会,作为部落首领的轩辕黄帝身旁必定有负责仰观天象、祭祀占卜等事务的机要人员。建有仓颉陵的南乐县繁水河畔有史姓聚居的史官村,建有仓颉墓的白水县城东北则有史官乡。

    
      至于仓颉的姓氏,史载的说法有三:一、本姓侯冈,名颉,“仓”是轩辕黄帝的赐姓;二、本姓“风”,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并以仓庚鸟为图腾)故又称仓颉;三、仓颉是复姓,后省文为仓氏。遍查姓氏源流典籍,“侯冈”并无出处,“风”姓只在《元和姓纂》上简述,谓“伏羲之后有风姓”。所以几千年来人们能记住的只有仓颉,或尊其为仓圣、仓帝、史皇、皇颉、文祖、仓王等。这么多尊称,缘于他确是部落首领并有帝号,且是数千年来公认的汉字发明者。

    
      仓颉长什么样?学术界较少关注。依传说和记载,不外“龙颜侈侈,四目灵光”、“龙颜四目,声有睿德”等。一个人怎会长四只眼睛?有人认为这是汉代以后渲染、夸大的结果。为何把仓颉说成“四目”、“双瞳”?首先,仓颉的职务是“史官”,其主司除管理文书、典籍(此项纪事任务势必导致其萌生发明、创造文字的动机),便是职掌天时、星历,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知此身份,则其履职方式不言自明,即用粗犷、变形、夸张的模样(即便是用毛皮和树叶包装)以增加自身的神秘感,使传达的“神”的指示更具权威性。顺着这一思路,令人想到戴面具的“傩仪”。仓颉的“四目”很可能来源于此。面具文化远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已产生,尤其是傩仪面具,《周礼·夏官》关于“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的记载,更是傩文化领域的常见话题。此或是仓颉“四目”、“双瞳”形象的出处。姑妄言之。马紫晨(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仓颉造字神话

      仓颉造字,古籍多有记载。《论衡》说:“仓颉四目,为黄帝史。”《路史·前纪六》说:“(仓颉)创文字,形位成,文声具,以相生为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父子之义,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罚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一成不外,于是而天地之蕴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在《论衡》《说文》中都说仓颉“依类象形”而“创字”。《文脉》说:“仓颉制字,泄太极之秘,六书象形居多。”《封氏闻见记·文字》说:“仓颉观鸟兽之迹以作文字。”《援神契》:“仓颉视龟而作书。”《春秋元命苞》中说:“(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颇类《易·爻辞》中关于伏羲作八卦的神话描述。

   
       此类神话表明,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怎样漫长的岁月,他们的业绩之取得是何等艰辛。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这里包含着民族的狂欢,表现出“通神明之德”的情结,反映了后世子孙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其文化史意义更复杂。

    
      仓颉神话的流传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区域,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恰如司马迁所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南乐是黄河故道,仓颉神话在这里的流传绝非偶然。今天,不独河南南乐有丰富的仓颉神话,陕西白水亦有仓颉造字台,河南的开封、内黄、虞城也有仓颉神话遗址,诸如仓颉墓、仓颉造字台、仓颉城等,许多地方还有庙会敬祀仓颉,甚至把仓颉作家仙,请求这位传说中的黄帝大臣保佑一方平安。一些姓氏如侯氏、仓氏、夷门氏等奉仓颉为自己的祖先。仓颉神话的独立流传或者作为黄帝神话的一部分,迄今仍然系统、完整地保存在民间。 作者: 河南大学教授   高有鹏)
 

                                                                           仓颉造字与民间惜字习俗 

      我的家乡在甘肃一个边远的农村,小时候启蒙是在私塾。但无论在家还是在私塾,有一项规定是很明确的,即带有文字的纸不能乱扔,要小心收集起来。“敬惜字纸”几乎是全村家家户户必须遵守的家规。因为文字是圣人创造的,必须遵守“敬惜字纸”的禁忌。

   
       现在已是纸张、文字泛滥的时代,我们被大量的废弃文字、纸张包围着,重提“敬惜字纸”的话题是很有意义的。对字纸所遵守的一系列禁忌实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观念、道德观念、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最能体现人们对文字、文化的敬畏之情。

    
      这种敬畏之情是通过教化完成的,所以才有众多关于敬惜字纸的劝谕和规约。最有代表性的是世俗劝谕文和宗教劝谕文。如明清时期的《惜字律》,要人们敬惜写出或印出的文字,同时劝导人们下笔谨慎,不要损害别人。此外还有《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等,均讲述敬惜字纸的善报和怠慢字纸的恶报。《文昌惜字功过律》具体讲述了惜字的二十四条功律和毁字的二十九条罪律。如“平生偏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长享富贵,子孙荣贵。”“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者,十功,永无凶事。”还有许多传奇故事,可能因为敬惜字纸多与读书人相关,所以因敬惜字纸踏上仕途的故事不少。明朝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回和刘宗周《人谱类记》记载了宋代状元宰相王曾的故事。宗教界也有“敬惜字纸”的举动。近代佛教高僧印光法师曾著《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说: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莫不仗字之力。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遗弃,而无形文字,更不可亵污遗弃。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持之躬行,则诚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

   
       敬惜字纸由来已久,很长一段时间里民间社会都遵循这一规则。相应地,各地建有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塔”,又名惜字楼、字纸楼、字库塔、圣迹亭、敬字亭等,用于将收集的废纸残书焚烧。这种“惜字楼”大都建立在村头或庙宇之中,专供敬惜字纸者使用。敬惜字纸带来的文明风尚、道德风尚不言而喻。

    
      反观今天,在尊重文化方面已大大落后,首先是文字观念淡漠,随之而来的是对文字的漠视、践踏。城市“牛皮癣”充斥视野,楼道、电梯、厕所里不堪入目的文字和图画比比皆是,如果再将政府部门的文山会海联系起来,更觉触目惊心。建设和谐社会,当首先从“敬惜字纸”做起。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陶立璠)                                                                           

 

                                                                                         民俗中的汉字崇拜


      文字有口语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即超越时空限制,在传播和保存知识方面作用巨大,因此成为文明的标志,崇拜文字和文字发明人也就十分自然。汉字的发明与发展极其漫长,古典文献和考古资料都没有汉字发明人的可靠信息,但古人似乎没有费力就找到了汉字发明人,且不止一个:仓颉、沮诵、伏羲。从历史学来判断,这些互有矛盾的记载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我们只能视之为古人出于崇拜汉字而创造的传说,并按文化发明传说的规律,仓颉合并沮诵、伏羲,逐步成为惟一的字圣。

    
      有情节的早期记录首推《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云:“仓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逐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文字的发明惊天地而泣鬼神,是对汉字社会功能的极度夸张。这些传说表现了古人对仓颉及其发明文字的虔诚崇拜。

    
      从先秦时代就出现的仓颉造字传说不断发展,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并发展为地方政府的《惜字条约》和敬惜字纸的民间习俗。目前已知最早的敬惜字纸言论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静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开启了敬惜一切字纸之先河。后来民间广泛流传的敬惜字纸习俗的确跟儒家和佛教崇拜经典有关。道教文昌帝君信仰在敬惜字纸习俗形成中影响也很大,这一信仰认为,爱惜字纸能得神灵保佑,糟蹋字纸将遭各种报应,影响不可小觑。政治力量也介入了敬惜字纸活动。康熙教育皇室子弟说:“凡读书者,一见字纸,必当收而归于筴笥。异日投于水火,使人不得作践可也。尔等切记。”地方政府制订《惜字条约》一类命令,详尽各种保护文字措施,影响更加直接。

    
      敬惜字纸的习俗表现在很多方面:第一,废弃字纸不可乱用。不能随手包东西,不可用做手纸,不可践踏等。第二,妥善保管。第三,深埋净土或焚化。民间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组织,例如惜字会、敬字社等。其中天津的崇文社、德文社、广善社、拾遗社等还在三月三到文昌宫焚化字纸。按照《惜字条约》的规定:街坊里社村墩,都应该在洁净之处,公设惜字亭一所,用来焚化字纸。

    
      敬惜字纸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其实质是文字崇拜,隐含的问题也很大。《淮南子》对仓颉造字亦有所批判:“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也。”文字崇拜使掌握和使用文字的文人变得忘乎所以,自以为掌握了文字就掌握了最大的能力,因此就垄断了一切知识和文化。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一直不能得到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因为知识分子崇拜文字,忽视民众独立的文化创造力。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除了文字,还有口头语言,还有实际行为。不识字的民众,同样拥有文化、传承文化,并可能创造民族文化的精华。  (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陈连山)
  

                                                                         仓颉造字与民族精神


      从认识第一个汉字起,就听长辈和老师讲,中国古代有个叫仓颉的人,汉字就是他发明的。仓颉首创“鸟迹书”,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文明时代。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后人遂称仓颉为人文始祖,“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


      仓颉造字说之所以被大多数人接受,核心原因是,在仓颉“依类象形”、“分理别异”的造字原则中,体现了先人对生存条件的认知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比如对安居乐业:“安”上面的宝盖头是传统房屋的侧面简化图,有了居所晚上才不被野兽侵扰;有了房子还是空的,需要一个女人来操持,于是房中一女就是“安”;有了女人操持饮食,还会养上一只肥猪,这就是“安家”;一年之后添了一男孩,则日子更加安“宁”。汉字就在这种连类比事的科学编排中一生二、二生三地创造出来。我们常说和谐,“和”者,一禾一口,追求的是人人有饭吃;谐者,人人皆可发声,即人人都可对公共事务表达主张。汉字启发了我们的智力,规范了我们的情操,凝聚了我们的民族,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淮南子》说“天雨粟,鬼夜哭”,前者表明粮食的丰收,后者表示我们和其他生物拉开了距离。

    
      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道理深刻而表述简单。文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础,是思维方式,也是思维的最终指向。历史、哲学、政治、艺术浓缩在成语中,先人的功绩记载在典籍中。仓颉的贡献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传说孔子路过仓颉墓,痛哭不绝,长跪不起。“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使用汉字的人应该如何?纪念仓颉,考验着我们延续文明的能力,那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需要在当下大力提倡。南乐大地,应该在信息时代焕发出蓬勃的创造能力。这里以几句韵语来表达我的敬意:枫丹兮柳黄,凝神敛气兮入祖之堂。祖之车兮载坟典,形为轮兮意为缰。法于天兮象于地,光耀耀兮文脉长。濮之阳兮南之乐,史之村兮迹行行。祖之游兮九州岛地,秦晋明兮吴越光。后之人兮仰踵武,卫文统兮披书香。愿祖福我中原兮千秋不息,望灵佑我华夏兮万代其昌。(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刘晔原)


                                                                                    向汉字学文明


      汉字是人与自然的结合,自然的物性、生活的用途、人类的心性皆在汉字中得见。反思今日人类文明之得失,我们应向汉字学文明,寻找并确立人类的“率性”和“天性”。

    
      汉字保留着东方人(在今天看来更属于全人类)的根性遗存,汉字具有“文字生物学”的价值。祖先在创造汉字的时候,不管用于“记事”,还是表达“体验(经验)”,抑或“祷告”,都是他们生命的凝结。造字的过程就是生命壮大、精神生长的过程。先人也曾担心文字的发达或文明的进化会遮蔽生命的本真,如《淮南子·齐俗训》讲:“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失性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而天下争矣。”担心文字发达以后人们会失去“率性”和“天性”。我们的汉字是伴随着先人的“率性”和“天性”而创造的,即使今天,新创造的生活语汇(乃至外来词)也都具有“率性”要素,否则难以流行。

    
      向汉字学文明,有助于理解地球和人类的基本特征和文明的进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排在前几位的汉字(及偏旁)是“水”(水及三点水旁476字)、“手”(手及提手旁445字)、“草”(草字头435字)、“口”(口字旁408字)。“水草手口”字数最多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华民族顺应地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进程,汉字成为了这个进程的印证。

    
      由“水草手口”说文明,则中华文明观秉承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是有机自然观。而西方的文明则更强调人的社会性与精神价值。英国著名学者克莱夫·贝尔、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都持这样的观点。“文明”,英文是Civilization,德文是Zivilisation,法文是police,都来自拉丁文Civitas(城市)。然而,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说:“似乎肯定的是,在当今文明中,我们并没有感到舒适。”

    
      马克思讲:“人的第一个对象,即人,是自然界、感性;……只有在一般的关于自然界的科学中才能获得它们的自我认识。甚至思维本身的要素,作为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也是感性的自然界。”马克思的阐述,其实就活在我们的汉字里。汉字中所呈现的文明脉象依然为今人烛亮生活的道路。(作者: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许柏林)


                                                               “仓颉与汉字文明”研讨会总结陈词


      本次学术会议以“仓颉与汉字文明”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汉字的起源、演变、传承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会议认为:

    
      一、仓颉作为神话传说人物,有其历史的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虽然全国许多地方现在都保留有仓颉造字的遗迹、传说和纪念性建筑,但结合炎黄、蚩尤等上古神话人物活动的区域分析,作为东夷部族的仓颉部落长期生活在今南乐一带是可信的。

   
       二、仓颉造字的主要活动发生在濮阳绝不是偶然。黄帝的儿子昌意封在南乐,其子颛顼活动的中心地域在濮阳,史称颛顼为中华人文先祖、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在濮阳进行宗教改革,仓颉部族是其主要助手,从事文字纪事的观点是可信的。大量与此相关的民间习俗、传说故事和史籍记载,并非空穴来风。

   
       三、仓颉把刻画符号、简易图画整理改造成为文字,而后经过许多先贤长期努力,使中国汉字成为世界上最科学、最富逻辑性、最具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是世界上惟一传承几千年不断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上其它各个民族的典型徽帜。它使中华民族告别了洪荒蒙昧、走向文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象征。仓颉作为中华汉字发展史上最早的集大成者,其贡献足以彪炳千秋,万世传颂。

   
       四、仓颉造字所体现的实践、联想、创新的精神,铸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中华汉字文明,是中华民族统一和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弘扬仓颉文化在民族文化绵延庚续、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城市形象塑造、开发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追溯仓颉功德,传承仓颉精神,弘扬仓颉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作者: 濮阳市政协党组副书记    杨广勤)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韩文学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