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仓颉文化网讯:2010年8月9日晚上,中华国学网记者与广州粤拍粤掂工作室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相约拜访水墨山水画家、收藏家胡杰老师。
      出生于1963年的胡老师对几位年轻人十分友善和蔼,他会给我们展示他珍藏的汉服,用纯正的粤语跟我们沟通,并和我们用同一个茶盏吃茶,并一再强调我们不用紧张。
                         
                            
                                                    几位年轻人与胡老师一同品茶论文化(摄影:粤拍粤掂 陈子恒)
 
      “岭南文化是有危机,但并不是非常严重”
        “主体不振兴,谈不上文化的平等化与多元化。我反对世界的霸权主义,也反对国内的文化专制,”胡老师说,“广东的地域文化依然浓厚,岭南文化虽然是有危机,还不至于说是非常严重的危机。”
        针对近日在广州闹得非常火的粤语文化话题,经常离开广州到其他城市的胡老师说,其实广州的语言文化现状比起其他地方好很多,虽然这并不代表广州人要放弃保护粤语文化,但绝对可以冷静下来考虑与沟通,不必要动用到大型游行等极端手段。“虽然也许其他地方的今天就是广州的明天,但在这一点上,可以与政府进一步讨论与沟通,共同保护粤语文化。”
        胡老师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其夫人是一位来自杭州的美丽女子,他们年幼的女儿随母亲定居杭州,并不会说粤语。“但我也很少听到女儿说杭州话,她在那边也是只会说普通话的。”胡老师指出当今确实存在语言危机,但杭州那边的电视台已经由以往日的只有普通话播报逐渐发展,现在已经有杭州方言播报的新闻节目,并且很受欢迎。
 
      “年轻人就是容易激动,这才是年轻”
      近日在广州,某粤语文化活动引起巨大关注,同时,年轻同袍坚持相约同穿汉服游世博,结果却被没收汉服,这些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个性:关注传统文化,但心理上会存在对权威的抵触情绪。
      “世博会没收汉服的事件并不代表政府反对汉服复兴,有关部门针对的不是服饰,而是团体活动。”胡老师说,他不认为年轻人都是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煽动而发起团体文化活动,“这是年轻人的个性,年轻人一定是火爆的,一定是容易激动的,这样才是真实的年轻人。火爆与激动可以理解,但这些年轻人中的领头人必须冷静下来。”
      从胡老师对于岭南文化的独特见解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温和的人,从心底爱着本土的文化,他选择了以坚持书画、汉服、吃茶文化的这些方式捍卫着已渐渐被人淡忘的文化。
 
      越古老的东西越新潮”
      在胡老师的画作中,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唐宋文人画的雅致韵味。
      并不是过去了的,就必须抛弃,胡老师不仅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国画,他对民族传统服饰以及茶道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胡老师是一位汉服同袍,他对传统服饰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自己也有好几套造工精致、用料上乘的汉服。
      胡老师向大家展示他的香云纱褙子时,我们问到他平时是否都会经常穿着汉服外出,他说,不仅仅是参与汉服活动,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偶尔穿着汉服。“穿汉服去上课,学生们还说很好看,问我是从哪里买的,”胡老师笑说,“其实,越古老的东西反而越新潮,这也是一个美学规律。”
 
   “来,吃茶”
      胡老师亲自用他的茶具为我们展示传统斗茶:先给茶盏预热,好让之后茶粉在其中能顺利变成熔融的茶膏状;随后放入茶粉,以沸水击拂;再以茶筅拂茶汤,期间还要再次击拂,然后继续拂茶汤……如此进行之后,茶汤表面会出现泡沫。判断斗茶胜负的依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