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新闻动态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新闻动态
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铭文4048字
2011/7/21 19:09:54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队、眉县文化馆 
          
      领队:王占奎  
           
      时代:西周 

      2003年1月9日,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五位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随后,省考古部门对该窖藏进行发掘,并对窖藏周围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除铜器窖藏外,共发掘墓葬16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先周墓葬11座,车马坑1处,马坑1处。  
青铜器窖藏为一长方形竖穴连接一个大致呈圆形的龛。竖穴为南北向,长4.7米,东西宽2.5米,穴底距地表7米。竖穴自深2.5米。其南部的龛底径为1.6×1.8米,高1.1米。竖穴与龛的连接处,用夯土密封,27件青铜器放置于龛内,保存状况良好。

      这批窖藏青铜器是西周最为著名的单氏家族所有。一个家族27件青铜器出土于一个窖藏,件件都有铭文,是第一次;其中盘铭文多达350多字,字数超过著名的墙盘,是盘铭中最长的一件,也是建国以来出土最长的一件;一个家族史拥有总数4048字的文字记载,是第一家;标准器多,气势宏伟,纹饰好且有底纹,观赏价值很高。最为重要的是铜器铭文提供的材料,盘铭文一一记载的周王十一代十二位王,在以往的青铜器中是绝无仅有的;单氏家族8代与周王十一代十二位王的对应关系,对估定西周积年总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铭文对于认识单氏家族史以及研究周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出土的青铜器

      
逨盘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20.4厘米 口径:53.6厘米 圈足直径41厘米 腹深10.4厘米 兽足高4.2厘米
  
      重量:18.5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盘面铸铭文21行,约37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可映证史书的记述,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优美的造型与纹饰,气势恢弘的长篇铭文,精湛的铸造工艺,都使它成为此次发现中的重器。也是目前存世的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可谓中华第一盘。

      四十二年逨鼎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高57.8厘米 口径48.6厘米 腹深24.4厘米
  
      重量:46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立耳,口沿平且外折,圜底,蹄足,口沿下饰变体龙纹,腹部饰环带纹,耳外侧饰凹弦纹。器身铸扉棱6个,足根部外侧面饰饕餮纹。

      铭文铸于内壁,共计25行,约280字,记述逨及其父亲因伐戎有功,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之事。此铭文年、月、干支、月相俱全,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新的资料.

     四十三年逨鼎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器形,纹饰与四十二年逨鼎相同,差别仅在于四十三年逨鼎耳外侧为重环鳞纹。
四十三年逨鼎 共有十只,铭文亦分铸。因形制、纹饰近似,差异只在大小上,故只帖—只大的。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45.2厘米 口径:56.4厘米  两耳间距63.4厘米 腹深33.6厘米  圈足直径42厘米  足高9.6厘米
  
      重量:34.5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中国古代盛水器。该器形体较大,侈口圈足,直腹,四耳,腹饰夔龙纹、环带纹、圈足饰夔龙纹。
      
      铭文铸于内底中部,并附一族徽,2行11字,2重文符:“作宝盂其子子(重文符号)/孙孙(重文符号)永宝用。

      单叔鬲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15.3厘米 口径:20厘米 腹深9厘米
  
      重量:2.3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器形矮小,束颈,中沿外侈,弧裆近平,蹄形足。上腹部饰窃曲纹,下腹饰变体龙纹龙。器身铸有3个扉棱。铭文铸于器口内壁,11字,含2重文符:“单叔乍孟媾

      叔五父匜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18.4厘米 流至鋬长36厘米 口宽:15.6厘米 腹深9.4厘米
  
      重量:2.4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匜为中国古代水器,与盘配套使用。叔五父匜曲口直唇,前有宽流,流略上昂,后置龙首鋬,四龙首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及数道凹弦纹。

      铭文铸于内底,2行14字:“叔五父作旅也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单五父壶

      
【简 介】
  
      年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59.6厘米 口纵:15厘米 口横:20厘米 底纵:23厘米 底横:30厘米 腹长:36厘米 宽26厘米
  
      重量:25.5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其盖上,口内铭文4行,19字,含2重文符。盖上铭文4行,17字。

      逨盉

      简 介
  
      年代: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尺寸:通高48厘米 长52厘米
  
      重量:12公斤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

      此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妙。器身扁平圆形,长方形口,口上为凤鸟形盖,凤首高昂,双翼振展,器身与盖以虎形链及双环相连。管状流,前部饰龙头。兽(龙)首形鋬,四兽(龙)足。腹两侧各有一由三圈纹饰构成的圆形图案,由外而内分别为变体夔龙纹、重环鳞纹和蟠龙纹。

      器盖内壁铭文3行20字:“逨作朕皇高且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这批文物创下了8项中国考古之最:

      一、第一次发现西周青铜器的洞式窖藏;

      二、第一次发现一个家族27个青铜器出土于一个窖藏,件件有铭文和华丽的纹饰;

      三、第一次出土系统介绍一个家族8代世系事迹的青铜器;

      四、第一次发现一个家族史铭文总长达4048字,这是目前一次铭文最多的考古发现;

      五、第一次出土完整记录周王朝纪年铜器中年份最高的;

      六、第一次出土完整记录周王朝从文王到厉王以及宣王的名称、位次和有关事件的青铜器,是纪录周王最多的一次发现;

      七、第一次发现“考(孝)”于青铜器铭文之中;

      八、第一次发现建国以来出土铭文最长的铜盘——逨盘,达372字,内容极其重要,该盘堪称目前“中国第一盘”。

 

 

      编辑: 中华仓颉文化网  韩文学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