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密码》创作缘起
    我是个从小就热爱自然喜欢探险的人。
    我有过极富浪漫色彩和充满热望的军旅生涯、大学生涯和编辑记者生涯。
    当我一九八三年夏第一次去大凉山参加彝族古老的火把节时,我毅然摸黑徒步莽莽高山,深入到最原始的火塘边去……那时,我便被那奇异具有原始风味的民俗吸引住了。又在当年秋天,我与几位诗友去西安参观具有典型仰韶文化特色的半坡遗址时,又被那具有新石器时代特色的石器、陶器、骨器……震惊了。
    无论是参加火把节,还是参观半坡遗址,那时,我并没意识到我从此将与华夏远古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一九八五年五月,我为创作现代史诗《迷川》,与友人黄俊瑚一同进入到长江源头无人区,开始了自费徒步考察长江源头无人区的艰难历程。在无人区的生活中,我才真正第一次体验到人在原始生活状态下的许多情形——饥饿与孤独,人与各种动物的近距离接触,甚至相处……即使与狼相遇相视,仿佛也是极为正常的遭遇……还有冰川的晶莹,冰雹的肆虐,荒原风的凛冽……以及被强烈紫外线灼伤甚至晒脱几层皮的亲历,喝生奶吃生肉的滋味……那走向天边,仿佛听见大地心跳的感觉……都恍如昨日。
    在长江源头,我们与首漂长江的壮士尧茂书不期而遇。两月后,他便牺牲在通天河的直门达江段,由于尧茂书的遇难,《人民日报》竟误以为我死在了长江源头无人区,于当年秋刊登我的作品时,竟当遗作发出,当时,在中国文化界还引起不小的哗然。
    自“遗作”事件后的二十年间,我先后几次穿越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折多山、贡嘎山和夹金山…… 穿越了荒原大漠和察尔汗盐湖与柴达木盆地,还去了珠穆朗玛,徒步穿越了虎跳峡、泸沽湖女儿国…… 也去了黄河源头、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和雅鲁藏布江…… 我还考察了青海湖和圣湖纳木措…… 还多次徒步穿越大草原和深入西双版纳与川西北的原始森林…… 在这些考察探险活动中,我无数次与各种植物与动物相处、相遇,数次处在大自然险恶的环境中,为此,几次险些丧命…… 那时,原始与野性便对应了我生命中最真实的本真。
    为写作,我在二十多年的文化考察里,搜集了大量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三星堆遗址、大地湾遗址、青海马家窑文化、辽宁牛河梁考古遗址……的考古史料,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医术、巫术、祭祀、星象、历法、血族群婚、对偶婚、石器、陶器、兵器、服饰、文字符号、丝绸、律吕、舟车、冶炼、丧葬等等作了一定研究。同时,还对阴山、大麦地、贺兰山岩画,对云南沧源的新石器时代岩画和广西花山新石器时代岩画,以及各种远古陶纹符号和刻划符号进行了比较与研究,以致后来又涉及到对甲骨文的兴趣……       正是由于我有数次的文化考察,我才仿佛看见华夏先民生活的影子,我才了解到远古重要大部落的大致地理分布、迁徙路线、最后定居建都邑的地点。基于考察探秘中的各种切身体验与感受,我这有着史诗情结的人,最后,把创作的重点放在对华夏炎黄时代文明的探寻上。
      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是一个剧烈动荡的年代。正是在这个伟大时代,诞生了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了对农耕和医术作出卓越贡献的神农炎帝,诞生了丝绸发明者——黄帝的正妃嫘祖,诞生了轩辕的史官、象形文字发明者仓颉……当我身背行囊,伫立在黄帝、炎帝、嫘祖和仓颉的陵墓前,我仿佛看见从远古走来的华夏伟大的先祖们,仿佛听见远古部落战争刀光剑影中的呐喊…… 也正是在那时,经过数年的部落间征战,才出现华夏历史上第一次部落大统一,奠定了国家形态的雏形。
    由于炎黄时代,是一个缺乏文字准确记载的时代,对这个时代人物与事件的研究大都以《史记》、《汉书》、《淮南子》、《周易》、《山海经》、《古史考》、《水经注》、《庄子》、《逸周书》、《蚕经》、《茶经》、《吕氏春秋》、《白虎通义》……等书籍为线索去寻找一些踪迹,加之过去人们对史前文明缺乏考古依据,致使许多代代口传心授的人物与事件成为部分神话与传说。
    我们该怎样还原历史,揭开笼罩在这些神话谜团后的神秘面纱…… 这一切致使我在写作生涯中,不得不面对历史与现实,开始了数年的沉思与研究。
    伟大的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作为以象形符号为基源的汉字,便是我们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