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4月28日 星期天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国际动态
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协调会议在乌兰巴托召开
2007/11/7 10:52:26

    2007年8月30日至31日,中国、蒙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应蒙古国教文科部邀请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与蒙古国教科文部副部长铁木尔?奥其尔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中国驻蒙古国大使余洪耀、蒙古国教文科部部长恩和图布欣出席签字仪式。

    中、蒙两国蓝天绿草联为一体,共同享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蒙两国共享遗产之一。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蒙古族最精美、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生动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有两大分布空间,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在这种交融中体现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共同本质与主要风格,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外来文化等给蒙古族长调民歌带来较大冲击。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中国和蒙古国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对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有效保护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增进两国文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申报成功之后,中蒙两国于2006年12月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成立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并通过了协调指导委员会会议公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的工作章程以及中蒙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今后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会议主要商定两国关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联合田野调查协议。田野调查是实施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行动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切具体保护行动的设计、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没有科学、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就很难做到有效保护。会前,中国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进行了前期的调研、论证等准备工作,向蒙方提交了“中国方面关于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联合田野调查建议纲要”。经中蒙两国专家的充分商讨并在吸纳了蒙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符合两国实际并经双方基本认可的田野调查协议。这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蒙双方今后联合开展田野调查的指导性文件。

    中蒙联合专家工作组将根据双方田野调查协议所确立的原则、方法、步骤和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支持蒙方开展联合田野调查的实施工作,中国政府将向蒙古国提供一定数额的资助。同时,中方还将投资80万元人民币拍摄一部时长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由中蒙两国文化主管部门联合署名并译成9种文字对外发行,以在世界范围内推介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两国联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中蒙双方专家将就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的认定评价标准和保护方法开展理论研究,以便制定符合中蒙双方各自国家特点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认定评价体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编辑:中华仓颉文化网   韩文学  http://www.zhcjwh.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