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天是:
2024年7月27日
网站首页 文祖仓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墨之家 专家论字 艺术长廊 仓颉学院 旅游在线 论坛 项目开发
网站简介 商铺直达 仓颉文化研究部 新闻时讯 会员管理 在线服务 仓颉艺运 饮食文化 博客 在线祭祖
新闻动态
热门新闻
最新商品
新闻动态
陕西办非遗技艺大展 让老陕再次触摸童年
2009/6/15 5:55:15


合阳面花

武功土布纺织技艺

        别有特色的澄城刺绣虎头帽,给城里的孩子带来新鲜感

  昨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省文化厅策划了首个“陕西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昨日正式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亮相。不论是馆外露天放置的一排排纺车,还是馆内61项非遗优秀项目,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开幕式上,一批“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和因拥有9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9家单位受到表彰。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孟树锋,被评选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

        这次展览采取的是类型化展出,以剪纸为例,分为安塞剪纸、定边剪纸、旬邑剪纸、合阳纸塑剪纸等。展台相邻,现场制作,区别也就更为明显,非常方便观众区分。

  温习童年经验76岁老太太现场纺线

  昨日上午9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门前一排排的纺车引得很多过往行人驻足。戴着绿白相间花巾,穿着同色“围兜”的纺织艺人们正在纺各种花布,白色和蓝色的棉线在艺人们穿梭的手中很快变成蓝白相间的布匹。而全木质的“纺织机”让观众好奇心高涨,他们或穿梭其间,或拍照留念,一直到展览结束,门前的人就没有散过。而艺人们也是非常卖力,一边纺织一边给观众解答问题。据了解,这种纺织被称为苏绘民间土布纺织技艺。

  亲身体验也是本次“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的显著特点。现场有一位76岁的老太太,很熟练地在一个小纺车前纺线,惹得不少记者给她拍照。这位叫盛秀英的老人笑着说:“我7岁就开始纺线,以前一天能纺半斤线,能织两尺布,会各种纺织法。”而站在她身边的家人也没想到老人家纺线这样厉害。

  除了纺织,很多观众还亲自剪纸,在泥塑展台前捏捏、拍拍。最受欢迎的体验是饮食类秦镇凉皮,不少人围着展台品尝正宗秦镇味道。

  再现童年记忆老手艺人集体耍绝活

  走进省美术博物馆,从地下两层到地上三层,全部是各种非遗项目展示台。每个展台前都放置着大量的展示品,每个展台前都坐着一位老艺人,他们都是该项目的传承人,在他们身后有关于这项技艺的详细介绍和老艺人的生平。

  老艺人们一边给大家展示如何制作,一边跟参观的观众交流,比如“花馍是怎么制作的,馍上面的颜料可以吃吗?”等等。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参观,她笑着说:“这些老手艺好多年没见了,我想让女儿知道她妈妈小时候吃什么、玩什么。”

  在馆内一层,展示着各种各样的面花,制作复杂、颜色鲜艳。二层是草编和陶艺,有西安张氏的风筝,还有洋县的蓑衣。

  展厅顶部飘动着西安张氏的风筝,一排四个的“兵马俑”风筝,连了几十个。老艺人说,等连到很多之后,就可以带起一个“铜车马”翱翔天空。很多小朋友围在“铜车马”风筝旁,喜爱得不想离开。

  漂亮的洋县蓑衣,以龙须草为原料制作,是以前汉水上游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看过《红楼梦》的读者,肯定还记得林黛玉为贾宝玉戴“帽子”的情节,当时贾宝玉身上穿的正是一件蓑衣。张文斌老人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他笑着说:“现在大家都不用蓑衣了,我们就是编着自己家里人偶尔用一下。”他边说话边编,手法很细致,周围不少人都在观赏。

  四楼的印染工艺中,手绘门帘、木版年画,都是现场表演。陕北民间匠艺非常有趣,是画在箱子上、走廊上的鲜艳作品。此外,四楼还有核雕、北张村造纸、陕北羊毛匠艺等,而饮食区里西安市民熟悉的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德懋恭的水晶饼、紫阳茶艺等都有展示。

  重看童年大戏各种演出叫好声不断

  这次展览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一些特殊项目的现场表演。昨天和今天,上下午场分别演出红拳、陕北说书、安康小场子、西安鼓乐和皮影。在省美术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展览厅里,观众为武术叫好声不断。安康小场子的两位演员是站在一个不大的方桌上表演的,让不少人担心他们会不会掉下来。皮影的演出让不少观众回到了童年,大家围成半圆形,人挤人看幕布,扇着扇子,吆喝着,好奇心重的甚至直接揭开侧面幕帘,想看看艺人是怎么耍的。

  据悉,6月15日、16日,现场演出的内容预知是府谷二人台、秦腔和汉调桄桄,而17日到18日预知是陕北民歌、合阳提线木偶和柞水渔鼓。

  记者注意到,许多展台中,一些项目的负责人会发名片,希望扩展业务往来,比如大批量生产相关物品等。其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与大家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技艺,绝大部分失去或减弱了在生产生活中的功用价值,但其中一些颇具特点的技艺作品,却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希望赶上这个流行的脚步。”

  秦腔名艺人携徒弟演出

  本报讯(记者 刘慧 苗波) 昨晚,西安人民剧院迎来陕西秦腔“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5001352号-1
广告服务 版权所有:仓颉文化网 联系我们
网络实名:仓颉 通用网址:仓颉文化 联系电话:0913-6163699 6163799
本站由仓颉文化公司监制(陕.052718092)